第97章 不想接受的任务(1/3)
第二日,秦方离开了国子监。
关于今日辩论的全部话语,被日月报社记录而下,发表,面世。
“这文章,简直是牛头不对马嘴。”
“秦方小儿,怎么能够跟徐旭徐祭酒相提并论。”
“这就是秦方的新学吗?好像真的具备一定的参考性。”
“新学?掌握世界万物的规律?”
秦方的个格物学府,长久以来被认为是歪理邪说,不堪大用。
但今日,观看秦方与徐祭酒的对白,一些深层次的读书人赫然认为,秦方的新学,还是具备一定的可取之物的。
观竹,可得其精神,坚韧不拔,但秦方的新学却从另外的角度出发。
竹子中蕴含着什么营养,为什么竹笋的生长速度那么的快?为什么.......
这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世界。
秦方的新学错了吗?倒也不算错。
与徐祭酒辩论最大的收获,即是徐祭酒的最后一句话:秦方,新学确有独到之处。
徐祭酒承认了新学,承认了秦方的地位。
这代表着,秦方可以名正言顺的教学,格物学府第一次得到正名。
这也是秦方尊敬徐祭酒的原因。
这位大明的老先生,心中亦是无私,他并非像别的读书人一般,抨击新学,而是承认新学。
对于新学,大明百姓们的褒贬不一。
但仍旧具备一部分的家长,希望自家的孩子能够学新学。科举!他们的孩子天赋不行,不敢想,但好歹还可以学新学。
秦方的新学最后一句,也是最经典的一句:学以致用。学新学三年,如若找不到工作,则是你不曾好好的学。
这句话对于农民的孩子,对于工人的孩子,冲击太大了。
农民?难道一辈子就只能是农民吗?
国子监内。
徐祭酒率先提出了,是否加入新学入国子监,但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反对,无人同意。
“如若新学入国子监,这岂不是代表我儒家学问不如他的新学吗?”
“不行,绝对不行,我不同意。我国子监的学子日后都是大明的佼佼者,怎么能够学习这怪力乱神的东西呢?”
“还请祭酒莫要再提。”
面对如此的声音,徐祭酒也只是叹息一声,即返回房间内。
他想要融合两方学问,但看样子是阻力重重。
新学与旧学之间,矛盾开始爆发。
但现阶段,仅仅是秦方开始游学,矛盾还小一些。但日后待秦方新学的学子开始行走天下,届时才是新学与旧学对抗最激烈的时刻。
新学!真的具备一定的可比性。
今日看于谦的表现,再看国子监学子的表现,让祭酒忧心忡忡。
如若格物学府内尽皆是于谦这样的学子,那么日后,就不是二者融合,而是新学彻底的取代旧学。
学问,不分高低贵贱!
这是徐祭酒的想法,但却不是天下读书人的想法。
他们的儒家学问能够做官,但秦方的新学可以吗?不可以。
儒家学位培养的士!而秦方的新学培养的是农,工,商。于是两方之间的差距就产生了,矛盾便诞生了。
这个问题,很严重,需要秦方自己去解决。但短时间内,可能无法解决。
秦方从国子监走出,心情大好。
他解决了一个大难题,他的新学坚定的迈出了第一步。
第一步!很难,但走出去,就不难了。
曾有人言:只要跑起来,就能看到前进的方向。
秦方出了南京城,入了一村庄,只见村庄之内的学子尽皆聚集在一起,帮助先生的田里收土豆。
这一看,秦方忍不住了,上前与这位先生辩论。但行之一半,又感觉理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