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全大明扫盲任务(4/4)
修建学校?能够花费多少钱呢?最多三百两,但能够获得的名声呢?不可计数。
秦方的日月报上,每日登载:
鸿日商行捐建十座乡村学校;
毕昇商行捐建二十座乡村学校;
秦府秦方捐建百座乡村学校。
民众称赞,商行的影响力逐渐增大。逐渐的,商人们发现,他们得到了士人的尊重,得到了农民的尊重,得到了工匠的尊重。
因为他们捐建的学校内,工匠的孩子,农民的孩子占据绝大多数。
以往,商人到哪,哪里都是阻力;但现如今阻力正在逐渐的一点一点的消失。
健康的大明,正在生成中!
国家亦开始投资乡村学校,聘请专门的先生。
秦方的第十条,朱棣终究是不曾同意。他与科举的目的相悖。
全国扫盲的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
秦方又写了一篇文章,这次是针对农、工......
“孩子是大明的未来,孩子是大明的希望,难道你们希望你们的孩子日后继承你们的手艺,成为农民,工匠吗?如若不想,即送入乡村学府内,让其读书,让其改变自己的命运。
最后,秦方用整整半个篇幅书写了这篇文章的题目:读书改变命运!”
针对商人的话语,秦方还润色了一番。但针对农民,工匠的文章,秦方即是白话文。
农民看懂了,工匠也看懂了。
随着铁路的数量越来越多,日月报所到达的地方也越来越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于是看到秦方这一篇文章的农民,工匠也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