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院试案首(1/3)
商赋......
秦方洞察了朱棣的心思,上奏一篇商赋,从经济学的角度讲述了‘涸泽而渔’的原理。
一句话!如若朱棣的军费压迫商人得到,最终只会导致大明分崩离析。
朱棣看懂了,他压下了这点小心思。
但军费的问题?仍旧是大问题!
这个问题,秦方暂时无法解决,但也不是没办法。
永乐三年七月十三日。
朱高煦的船队出发了,百膄大船,虽不及郑和下西洋的规模,但也具备三分之一。
走的时候,装满了物资,归来的时候,朱高煦希望装满白银。
火车的建设?逐步踏上了正规!但过程中,却总是出现难题。
秦方联系私营铁厂,根据秦方要求的规格锻造铁轨。
但这一步,秦方遇到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无机床的年代,每一条铁轨人工锻造,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可想而知。但秦方仍旧咬着牙继续。离去铁厂前?秦方曾郑重的以汉王朱高煦的名义宣布,如若铁厂员工有办法加速锻造铁轨的话,赏黄金千两。
这一条?不仅局限于这一铁厂,而是全国的铁厂。
秦方相信,重赏之下必有智慧火花碰撞!
这个问题可以解决,但第二个问题,着实有些难办。
铁矿的数量!稀少!
南京至天津的铁轨可以勉强锻造出来,但日后锻造的其他铁轨呢?
第三点,秦方对于铁轨的硬度,持怀疑态度。古法锻铁?能够胜任铁轨的强度吗?
最后一点,锻造完成,如何防锈......
一经开始,秦方方才知晓,全是问题。不怪大明工匠想要弃置不管。
哪怕是秦方这个跨越六百年,且携带系统的人,都有些捉襟见肘!
刘一眼的召集的人才到位,可应用于火车之上的大型蒸汽机被锻造而出,传动杆,方向杆......一些不属于大明的科技正在逐渐的呈现。
但这过程中,秦方很无奈。
大明人?总感觉智慧被蒙着一层阴影,一些问题?讲述数遍都无法理解。
秦方相信最后就算能锻造出成品,他们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这是大明的局限,也是教育的局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