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移民的幸福生活(1/2)
郭老汉也算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在宋杰同意了他的要求之后,立刻准备了起来。
第三天,宋杰就派人送郭老汉和郭母去新董了。送他们过去的,依旧是熟人,是之前送他们到大明帝国的赵昆。
一路上,郭老汉同赵昆攀谈,也知道了很多关于新董的消息。
在以前兰芳国的时候,新董算得上是兰芳国最深入岛屿的一个城市了。周围都是热带雨林,土著众多。但大明帝国建立之后,对土著进行清剿。大部分的土著都已经被大明帝国杀死或者沦为了大明帝国的免费劳动力了。但依旧有一部分土著逃到了雨林当中,苟延残喘。
为了剿灭这些土著,大明帝国也费了极大的力气。陆军很多部队的侦察兵,都活跃在雨林当中,剿灭了一个又一个的顽抗的土著部落。
郭老汉的那些同乡,被安置在了新董下辖的新民镇尖山村,即新董第147号移民安置点。整个安置点,有着六十多户人家,组建了一个民兵小队,负责安置点的安全。
安置原则,有青年男丁的家庭,每户会出一人当民兵。农闲时候,这些民兵会在军队派来的教官的指导下开展军事训练。一旦遭到土著进攻的时候,移民点也有防御的能力。
民兵们都装备了步枪,一个民兵小队还配备了一挺轻机枪。
五个民兵小队组成一个民兵中队,配备了一挺重机枪和一门60毫米轻型迫击炮。
四个民兵中队组成一个民兵大队,配备两挺重机枪和一门80毫米中型迫击炮。
每一个民兵大队,有着上千名民兵,这无疑是一支很强大的准军事力量了。哪怕这些民兵的战斗力,不如正规军,但守卫乡土还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到目前为止,大明帝国组建的民兵大队已经超过一百个了。并且,移民对于当民兵,也没有什么抵触。因为这些民兵是切切实实的在保护他们的安全,在同土著作战。
随着移民越来越多,民兵也会越来越多。到时候,一旦大明帝国有需要的话,可以直接招募民兵进入军队,经过简单的训练之后,就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了。这无疑是典型的藏兵于民。
郭老汉他们老两口,一大早就从东万律出发,中午就到了新董,在城里吃过午饭之后,才敢去了新民镇尖山村。
郭老汉也没有向政府要多少地,只要了四十亩而已,即他们老两口的土地。用他的话来说,几个子女都已经有安排了,当兵的当兵,读书的读书,将来也都是有出息的人,自然不用向他一样一辈子当农民了。
土地再多,也种不了,没有什么意思。
即便是这样,宋杰也让人买下两个性情温顺的土著,准备送给郭老汉他们,帮他们干农活。
尖山村,距离雨林并不远。可以说,这里已经处于大明帝国实际控制区的边缘地带了。虽然整个婆罗洲都是大明的领土,但那些茂密的雨林,不仅有着土著,还有毒虫蛇蚁之类的,一般的平民都不会进入。除非是发现什么矿产,大明帝国才会集中力量进行开采。
刘老汉正端着一个大海碗,蹲在自己门口扒着饭。碗里不仅有着新鲜的蔬菜,还有一块大肥肉。这样的日子,可是刘老汉从来没有想过的。以前在本土的时候,也就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够沾到一点荤腥,不像现在这样,三天两头就能够吃到肉。
刘老汉一家五口人,不仅分到了一百亩土地,还盖起了猪圈鸡舍,养了十来头猪和几十只鸡。之前养的第一批猪,不仅卖了不少钱,还留下了一头宰杀了过年。只不过,婆罗洲这地方太炎热了,哪怕是腌制的腊肉,也存放不了多少时间。这让刘老汉一家人不得不每天吃肉,争取在腊肉变质之前吃光。要不然的话,就浪费了。
刘老汉的大儿子刘山已经吃完了饭,扛着枪准备往外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