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06(3/3)
到前头小村里先喝点水,寻个荫凉地吃饭打尖,咱们从容计议。奴才那是为了主子好!“秦凤梧见道边有块甘蔗田,稀里哗啦趟过去,嘣嘣撅了五六恨又追上来,刷去蔗叶先递给弘历一根,一边继续刷叶子,一边笑道:”主子您吃根儿,梢儿留给奴才。“又递给刘统勋一根,自己撅断一根,把根儿又递给弘历,其余的都送到车上温家的,他龇牙咧嘴地倒啃着蔗梢,说笑道:”太闷了,说个笑话儿吧。北边人和南边人在中间遇上了,北边人吹嘘,‘我们那边冷,冷得紧!摸铁铁咬手,触石石沾皮。撒尿时一手拿根小棍,尿一出来就结冰,得随时敲着,不然就连人冻住了。舌头舔牙要先试试,不然就连牙冻一处了!
‘南边人也吹,’我们那里热,热极了!太阳地里放几个老玉米,
一会儿就熟,时辰长了就爆了玉米花儿。
有一回我赶猪进城,一路都不敢停步,路上寻人家喝了一碗水,出来猪都烤熟了。
‘……“弘历听得哈哈大笑,接过刘统勋递上来的蔗根,一边嚼着,一边说道:”烤猪是没有的事,五额驸去吐鲁番,热时在石板上摊鸡蛋,一会儿就熟成煎饼了。“
他指着道旁的玉米,笑道:“我出一联,谁对出有赏!——今年的早玉米,旱得精细焦黄不长。”
刘统勋不长于此,一门心思想着合适的歇脚地,未及答话,秦凤梧已经对上,“到后来给个穗,下场雨还差不多。”
“敏捷!”弘历笑道,怔着想想,吸着气道:“怎么总觉得你对得别扭呢?”
车上传来三个女人嘻嘻哈哈的笑声,英英伸头道:“四爷,他多对了一个字!”张历不禁扬鞭大笑,秦凤梧道:
“那就必成‘下场透雨还差不多’,要再不下雨,我们这地下跑的也要变成烤猪了!”
一语逗得众人又是一阵哗笑,都觉得暑热好熬了许多。
刘统勋在马上遥指前方,说道:“前头三岔路口那株老槐树好荫凉,我们先歇下来再说,可成?
“
“成!”弘历手搭凉棚看了看,果见前边路分两岔,一向东北,一向西北,岔道口一株硕大无朋的槐树,老桠虬根枝叶茂密,遮了足有一亩多地的大荫凉,
确是歇脚的好地方。
因一纵马奔过去,飞身下来,一手解着项上扣得紧崩崩的钮子,一手不停挥扇,仰脸看着浓密的树冠,待众人赶上来,笑道:“这树是刘秀手植一千六七百年的岁数了呢!你们看那块石碑。——可煞作怪的,这一路几十里连棵大树也没有!这个树底下要是摆个茶桌棋盘什么的,再有卖瓜果酒水的,还愁
没生意?这里的人真怪!“一个骡夫打火点着旱烟猛吸一口,说道:”早先这里树多啦。田制台那时还没来河南,是个叫阿西喇布的什么黄子的在河南当巡抚。说这里土匪多,一把火烧净了,结果土匪也没了,那边娃娃河也干他娘的了。
没有水,不光土匪不能过,好人也不行,这一带迁光了。田制台又叫栽树。说也怪,树有了,河里也有了水,只是不如先前大就是了。这一路过来的都是新迁户,黄河冲了家的,都安置了这里。说是新垦的地,其实都是过去的好地荒了,又垦
出来罢了。嗨——官们的想头,咱死也不明白。“
这一番对田文镜的评介仍是有褒有贬,弘历听得多了,只无所谓地一笑。刘统勋看那石碑,只写了“汉光武帝手植此槐”
,落款却是“明弘治二年”。秦凤梧便急着问骡夫:“附近有客店没有,哪里能洗澡,有没有瓜田。”正乱着,古北道上过来一个小姑娘,只可十二三岁,短袖衫青布裤,赤脚穿着草鞋,手提着瓦罐沿路过来,连踢带跳的口中还哼着曲儿。
见这大一群人歇在树下,诧异地看了看,指着东边道:“娃娃河
那边能饮牲口。洗澡不成,只有几寸深的水。“秦凤梧问:”喂,有瓜田没有?
“
“有的。”那姑娘又看了弘历一眼,回答道,“我爹就是种瓜的,现在瓜庵里,连锄地带看瓜。你要买么?”
“买,买!”
秦凤梧喜得眉开眼笑,“我一买就二三百斤,吃不了兜着走!”
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