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71(2/2)
但是只一念间,楚欢就似乎想到了什么,眉头更是微锁,见到那老官员一步步逼过来,楚欢拱手道:“前辈是扬大人吧?后进楚欢,见过扬大人!”
楚欢此时已经想起,自己被调入户部度支司担任左主事,而前任左主事杨彤则是被调去礼部,相比起户部,礼部任职自然差许多。
他初来户部,这老官员竟是对他如此仇视,楚欢脑子一转,就猜到此人十有bā • jiǔ就是那位杨彤,自己取代了此人的位置,怪不得此人会如此仇视。
楚欢拱手行礼,这老官员竟是闪到一旁,冷笑道:“受不起!”声音冰冷生硬。
楚欢淡淡一笑。
老官员道:“你就是楚欢?”
“正是!”楚欢不卑不亢。
“楚欢,你以为将老夫挤走,你就能在户部好好呆着?”老官员杨彤怒视道:“你有何德何能,会吟几首诗,便以为能打理度支曹?黄毛孺子,不要一朝得宠,便自以为无所不能,爬到越高,跌的也就越重。”
楚欢本来见杨彤年纪大,本是存了礼敬之心,谁知道这杨彤一上来就没有好话,楚欢心里也有些恼怒,淡淡道:“承蒙圣上眷顾,调入户部,能否打理,总是要试一试的。”
杨桐身边十多名户部的大小官员都是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楚欢,一个个神色不善。
杨彤冷笑道:“说的倒是好听。老夫倒要看看,你有何本事能在度支司待下去。度支司每日里收支何以百计,你无非是攀上了关系,这才调入进来,老夫可以告诉你,这户部不同其他,没有真本事,想在这里待下去,只会自取其辱。”
杨彤的意思,自然是说楚欢有齐王瀛仁的关系,所以才会被调入进来,并非楚欢本身有什么能耐。
一众官员都是微微颔首,显然对杨彤之言深以为然。
楚欢心知自己初入户部,若是就此被他们奚落轻辱,日后在户部更是不好待下去,淡然一笑,道:“老大人多虑了,老大人调入礼部,日后操心的只会是礼部的事务,楚欢既然调入户部,自然会在户部好好办差。至若老大人所说的本事,楚欢不才,自问也不会一无是处!”
杨彤不屑道:“靠你骑马射箭?靠你吟诗弄文?”
楚欢神情淡定,道:“老大人似乎对楚欢很有偏见。”他此时虽然说话的声音还是很温和,但是神情间却没有了一开始的谦恭之色。
杨彤不给他好脸色,他也用不着假以辞色。
四周官员顿时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不少人眼中便显出不满之色。
“偏见?”杨彤笑起来,充满着轻视,“楚欢,老夫今日便要往礼部那边上任,既然临走前碰上你,那么老夫还真想试试你有什么本事,能够担起度支司大任!”
“老大人准备如何试?”楚欢皱眉道。
杨彤道:“老夫不会去试骑马射箭这些粗俗之能,也不会试你吟诗作对的无病shen • yin,你既然自称能够胜任度支曹主事一职,那么老夫便出两道题,可你是否有资格调入度支曹!”
楚欢皱眉,旁边一名官员已经道:“楚大人,该不是不敢应对吧?”
“听说楚大人扬威铁血园,威风八面,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连圣上也是赞不绝口,如今杨老大人只是要出两道题,楚大人便要退却吗?”
“谁说楚大人要退却?”一人阴阳怪气道:“楚大人正在准备呢,是吧,楚大人?”
“来来来,让咱们瞧瞧楚大人的本事,铁血园扬威,咱们的身份不够,没能看到好戏,今日楚大人前来,正好让咱们见识见识。”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话音之中,不无讽刺不屑,显然对楚欢的能耐大是怀疑。
虽说楚欢是皇帝陛下亲口封为户部主事,但是大家也都知道楚欢身后的靠山只是齐王而已,齐王在朝廷中的实力实在太弱,朝堂内外的官员,十有bā • jiǔ对齐王并没有丝毫的敬畏之心,对齐王如此心态,对楚欢自然更是不屑一顾。
人声杂乱,零零散散又有不少官员聚集过来,只是片刻间,竟然有大大小小二三十名户部官员围拢过来。
杨彤被楚欢挤出户部,失了一个油水丰厚的官职,却要调取礼部做个清水官员,他心中自然是恼怒无比,今日碰到楚欢,那是有心要让楚欢在众人面前难堪,杀一杀楚欢的颜面,也消消自己的心头之很。
楚欢见众人都围着指指点点,心中知道杨彤是有意当众刁难,自己如果退缩,日后在户部便难抬头,当下淡淡道:“杨大人要出问什么问题?”
杨彤立刻道:“好。你既然敢应承,老夫就给你出两道题,你若真是能够答上来,老夫便心服口服!”背负双手,微一沉吟,终于道:“鸡兔同笼不知数,三十六头笼中露。数清脚共五十双,各有多少鸡和兔?”说完,冷冷一笑,盯着楚欢。
四周官员互相看了看,都显出古怪笑容。
楚欢眯起眼睛来,虽然这题古里古怪,但是他却很快就弄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杨彤的这道题,说的是有鸡和兔同在一个笼子里,鸡和兔的脑袋共有三十六个,加起来共有五十双脚,也就是一百只脚,以此条件算出笼子里有多少只鸡,多少只兔。
这是一道算题。
陡然间,楚欢猛地想起当日在光明殿的时候,周廷曾经问过自己会不会算经,自己当时说过略懂,当时还不明白其中深意,但是现在想起来,难道当日里周廷就知道自己有可能会用上算经?
古代的学目,当然不会只有诗词歌赋,实际上门类众多,算经便是其中之一。
算经便是后世的算术题,古人其实在算数上就已经有很深的造诣,楚欢甚至知道,后世的“勾股定律”,实际上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出现,古代有个叫作商高的人便曾经向周公说过,如果勾为三,股为四,弦必为五。
虽说算经在古代就已经很发达,但是真正精通算经的人才却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