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备考 (下)(2/4)
“可北国之地,也有见识高远者。”反复思量半晌之后,刘基喃喃地提醒了一句。
“回到扬州后,我会立即向天下宣布,最迟到明年夏天,大总管府将于扬州再多开一次科举,凡愿意为大总管府效力者,不问出身,皆可前來应考,连考三场,能过两场者,进入大学受训六个月后,即可派往地方为官,连过三场者,进入大学受训一年,而后视其成绩充实入政务监察和枢密三院以及下属各局任职。”知道刘伯温碍于其出身和眼界,不可能完全赞同自己,朱重九笑了笑,又非常仔细地补充。
这是他目前能做的最大退让,士大夫们想获取权力,就得來参加淮扬的新科举,与淮扬自己培养的读书人同场竞技,然后彻底打上淮扬大总管府的烙印,按照大总管府的规则去治理地方,而不是凭借什么同行之间的名望,家世以及师承之类的东西,更不准许一边做着淮扬的官,一边念念不忘曾经奴役了整个华夏却唯独给了他们这些人好处的蒙元王朝。
“这个。”听朱重九说得认真,刘伯温再度低声沉吟,又过了片刻之后,抬起头,带着几分试探的意味询问,“主公肯开科举,让他们下场一试,不问出身,想來肯定会有许多人欣然响应,但士绅与百姓一样缴税纳粮”
“这一点绝不可变,。”朱重九想都不想,断然摇头,“除非他穷得纳不起税,否则,就是天皇老子下凡,也得跟百姓一样。”
“包括孔家。”
“包括天皇老子,朱某自己也会交。”朱重九回应得斩钉截铁。
“可是,可是”刘伯温迟疑着,眉头紧锁,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为好,照他的构想,淮安军至少还可以再多做一些退让,给孔家孟家颜家这些读书人们眼中的圣人后裔一些优待,给佛门道门,甚至北方数的到的几大望族,或者汉军世侯一些出普通百姓的特权,换取他们的有限合作,降低他们的反抗之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