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黄雀 (上)(2/4)
身为一代科举榜眼,老夫子对自己的某些儒林同道们,是打心眼里失望。不过会写几首歪诗,调几句酸文,就自视高人一等,就非得把族人踩在脚下。这种人首先在心术上就不正。而真正的儒者讲究的是“正心、修身、齐家”,然后才是治国平天下。为了自己做人上人,而不惜出卖主公和同僚者,与乡间流氓混混沒任何分别。
况且跟他比起來,眼下淮扬三地的大部分读书人,也的确只能算是刚刚学会如何断句儿的雏儿。科举制度再粗陋,再埋沒人才。但只要是入了考场,就等于大伙在同样的规则下竞技。能名列三甲者就是比名落孙山者技高一筹。
“你放心,如今如今我淮扬的读书人,只嫌少,不会嫌多。即便他们学有所成之后,扬州、高邮和淮安三地安置不下,还有徐州、宿州和睢阳呢。日后我淮扬大总管,又岂会只限于淮扬一隅?…”听逯鲁曾支持自己,苏先生再接再厉,将心中的真实想法合盘托出。
这下,罗本彻底沒理由继续反对了。今天大伙在淮扬所遇到的难題,将來肯定也会在徐州、宿州和其他大总管府即将纳入版图的地方遇到。新的地区依旧需要设立官府,设立作坊,设立商号的仓库和门面,一样需要用到大量的读书人。而眼下,只要是读书人,就免不了与地方上的士绅之家有着“斩不断理还乱”的联系。普通人家的孩子,从七八岁起就得被视为一份劳力。要么去砍柴放牛,要么进作坊当徒弟学手艺,哪有闲钱來读书识字?
而随着大总管府治下的地盘不断扩大,人才的缺口也会成倍扩大。若是无法将足够多的,对大总管府忠贞无二的学子填补进去,各级地方官府就将完全被当地的士绅和他们的子侄把持,新政恐怕很快就要变得和旧政沒什么两样,任朱总管有拔山之力,也无法将其挽回…
想到这儿,扬州知府罗本不敢再做丝毫犹豫。用力拱了拱手,大声承诺,“哲公和善公说得极是,下官的眼光终是浅了…下官回到扬州之后,立刻着手安排來年的学校扩招和入学事宜…”
“淮安府老夫亲自去安排。高邮府少不得就要劳烦令师…”逯鲁曾捋了下胡须,笑着做出安排。“咱们三个人都不懂得领兵打仗,但总得在后面把粮草兵源给大总管操办好…”
“百工技校,还要劳烦黄主事…”苏明哲迅速接过话头,给工局主事黄老歪布置任务。“还有大匠院那边,火枪和火炮的改进还得抓紧。第五军宋长史和参战的学兵们都以为,神机铳虽然射程远,但装填麻烦,击发复杂,遇上雨天和雾天还容易哑火,战场上形同鸡肋。而四斤炮的作用也越來越小,吓唬人的作用大于杀伤。反倒是大抬枪和虎蹲炮,装了散弹之后都是一打一整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