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败军之将(4/4)
这也是他明知道王保保在历史上最后成长为大元朝的擎天一柱,仍然主动跟脱脱联络,双方交换被俘将士的原因之一,明知事不可为,依旧坚守岗位的行为应该受到鼓励,而不是歧视,否则,今后再到危难关头,大伙就干脆争抢着做逃兵算了,谁还肯冒着身败名裂的风险,主动留下给袍泽们断后。
对于众参谋來说,傅友德这回來得也非常及时,当即,大伙纷纷向朱重九施礼,主动请求回避。
朱重九好歹也做了这么长时间一军主帅了,岂能不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道理,笑着挥了几下胳膊,示意众人自管退下,然后稍稍整理了一下衣衫,跟在徐洪三身后,大步走出了帅帐。
隔着老远,就看到一个落寞的身影,瘦得如同一根竹竿般,随时都可能被风吹断,而此人的脸上,也写满了灰败之气,仅仅在听到朱重九招呼声时露出了一丝亮色,但是瞬间,这点亮色就再度黯淡了下去,宛若深夜里熄灭的萤火。
“末将傅友德,参见大总管,劳大总管亲自出门來接,死罪,死罪。”
注1:土山三誓等经典三国场景,早在三国演义诞生之前,就已经广为流传,其中最著名的是三国志平话,张辽奉命前來劝降,以及关羽的回应,已经与《三国演义》当中相差不大,非常完美竖起了关羽的忠义形象。
注2:在汉代和唐代,都有打了败仗被敌军所俘,脱身之后依旧得到其主公重用的先例,如刘弘基,徐茂功,都曾做过俘虏,当时的人并未对他们给与歧视,他们也很快用战功洗刷了自己身上的耻辱,自宋代起,世人对武将的道德标准越來越高,而武将兵败被敌军俘虏之后,如果不想立刻死掉,也只剩下投降一种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