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45(1/2)
是对苏丹军队有着清楚的认识,他是见过苏联本土的军事力量的,听说苏联最强大的力量还不在本土,而是驻扎在德国的西方集群,但就他看见的苏联士兵已经足够令人感受到震撼。
“你们的军事力量实话实说,从组织上相当于欧洲军事强国在一战时期的组织力度,甚至还不如,五十年前的一战期间,欧洲国家已经能动用上百万军队进行会战,而你们苏丹现在仍然做不到,所以现在的成绩还远远不到自满的时候。”伊特瓦索夫采取先抑后扬的叙事手法,先指出了苏丹的不足,然后话锋一转道,“作为苏联在非洲大6想要打造的样本国家,现在苏丹的情况远远谈不上是乐观,谢洛夫总政委曾经说过,苏联希望苏丹担负起在非洲窗口的作用,所以苏丹最好能达到苏联华约盟国的标准。”
“谢谢老师对我们国家的看中!”苏丹部长会议主席拉希姆略显激动的说道。东欧国家虽然比西欧的强国差了一点,但在他看来已经比苏丹不知道高了多少。饭要一口一口吃,苏丹只要能达到东欧国家的标准,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当然那是你们和苏联之间的事情,我这次的任务很简单,提高苏丹的掌控力度,同时帮助苏丹建立起来一只现代化的军队,一只在非洲的模范军队。至少要达到叙利亚的标准,同时还要调节一下苏丹的南北矛盾。”这才是伊尔瓦诺夫的目的,以苏联模式建立起来一直军队,作为苏联在非洲的依靠力量。有了这支军队的存在,相信苏联以后在非洲的计划就好办得多。
按照伊特瓦索夫的计划,新的苏丹人民军,应该有四十万左右。三十五万人民,和五万边防军,这是苏丹现阶段国家能承受的最大数量。伊特瓦索夫特别强调边防军大部分力量应该由黑人士兵组成,表明新政府对南北和解的决心。
不过这个提议让塞拉姆有些疑虑,问道,“南部的黑人本身就有分离的倾向,如果有一部分军人是黑人组成,会不会给了他们分离的力量。”
“听说刚果这个国家北部有一只使用苏丹系的少数民族?”伊特瓦索夫笑笑,转而说起了另外一个话题,“这种跨界民族其实说是问题也是问题,说是解决问题的根源也是没错。以刚果国内的环境,对这只几十万人口的民族肯定不会太好。”
这支民族和苏丹南部的黑人是一个整体,只不过刚果那边稍微少了一些,人口不到一百万,从苏丹出现明显的亲苏转变开始,这支民族就引起了蒙博托的疑虑,以前其实也有,只不过现在这种疑虑更加严重了。
克格勃和中央情报局是都颠覆国家、煽风点火的行家里手。挑拨矛盾其实无非就是这么几个办法,看看这个国家有没有民族问题、如果没有就看看又没有宗教问题、还是没有就看看有没有地域问题,如果全有恭喜你,当克格勃这种组织觉得这个国家有价值、但是还敌对的时候,就会第一时间现这些问题加以利用。
美国一再增兵东南亚,在越南打生打死,在马来西亚全面警戒。其他方向的力量都空了,所以至少这几年的非洲,克格勃面对的只不过是一些殖民帝国的残留势力。
“明白了,把内部黑人对我们阿拉伯人的仇恨,转移到刚果去。释放出去这种仇恨。”塞拉姆、拉希姆这些人沉吟了一下,都明白了其中的含义。
六六年七月份,在苏联军事顾问团到达喀土穆之后,一场遍及全国的整顿军队的运动开始了,塞拉姆和拉希姆分别以苏丹革命人民党和苏丹部长会议的名义,下了建立苏丹人民军的文件,让各部门接受苏联军事顾问团的改编。这标志着苏丹在加入经互会之后,朝着社会主义阵营又靠近了一步。
“到时候呢,我们引爆那个跨境民族的问题,大军进攻刚果,一波流把这个亲美的政府带走,所以这次必须让苏丹明白机械化作战的含义,幸亏苏丹大部分是阿拉伯人,不然总政委的想法真不容易实施。”伊特瓦索夫和苏联军事顾问团的团长说出了这么一番话,“刚果的蒙博托虽然不好搞定,但刚果可不是苏联,一旦我们整编的军队开始进攻,估计他只能流亡!”(未完待续。)
第五百三十六章大局
苏联的模式下的军队,一直都比较追求一波流把别人带走的实力。希望通过短促的战争的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有苏联模式的军队不重视后勤的说法。其实不是苏联国防部不重视后勤,而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向美国那样作战。和美国相比,苏联不能算低的后勤就显得比较可怜了。
“伊特瓦索夫同志干的不错,以刚果那种国家的国内环境,蒙博托那种独裁者一旦顶不住,流亡出国哪怕一天,他就在也回不来了。”接到苏丹方面消息的谢洛夫脸上出现一缕笑容,刚果是苏联在非洲战略的头一个绊脚石,只要搬开不说是一番风顺但也差不多了。
其他国家人口、面积都不足,津巴布韦、南非那些国家虽然在非洲算是很强,但毕竟是占据人口不到十万之一的白人在统治国家,所以只要搬开刚果这块绊脚石,保证苏联军火路线畅通,谢洛夫就有把握把这两个国家变成游击战场。推翻这两个国家他做不到,但想要让这两个国家不再展,这倒不难。
“我们什么时候动手?”第一副主席萨哈托夫斯基有些跃跃欲试的问道。
“没有个两三年,苏丹人民军不会有战斗力的,告诉伊特瓦索夫同志,苏丹人民军必须能保证一个月的全力作战强度。刚果那种国家,也就能顶住一个月。”谢洛夫想了想道,“我从来没有让苏丹把刚果灭了的想法,我只是想通过一次闪电战,把蒙博托赶出刚果,告诉非洲其他国家的亲美领导,跟我们作对是什么下场。”
政治强人又不是无懈可击的,后世的萨达姆、卡扎菲已经清楚的表明了,所谓的政治强人在战争面前根本就什么都不是,非洲那种国家的政治环境还不如阿拉伯国家,独裁者一旦倒地,就永远不会再起来。
“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刚果的作战环境,他是非洲少有的水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由于流经赤道两侧,获得南北半球丰富降水的交替补给,具有水量大及年内变化小的水情特征,河口年平均流量为每秒41ooo立方米,最大流量达每秒8oooo立方米。如果按流量来划分,刚果河的流量仅次于亚马孙河,是世界第二大河。就算伊特瓦索夫同志成功组建了机械化部队,也有足够的后勤支持。但那里的环境是不适合机械化作战的。”萨哈托夫斯基说出了自己的担心,“一旦战争失败的后果,我怕苏丹可能扛不住。”
“所以苏丹配备的武器必须适应水6两栖作战,这点对我们来讲不难,还有一点就是,刚果是热带国家,非洲的热带国家一年会出现两个季节,雨季和旱季,刚果的旱季好像是每年的六月到十月,持续时间四个月。当然法属非洲司在刚果的工作,就是在这两年查清楚刚果的河道,哪里容易让机械化军队突破,情报作战就交给你了,萨哈托夫斯基同志。”这个问题一直在谢洛夫的考虑当中,非洲他又不是没有去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