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89(1/2)
安装了qiè • tīng • qì,收集一下赫鲁晓夫时期文化界解冻后,这些潜在的第五纵队心里到底有什么想法。
没想到阿拉格维餐竟然会成了社会精英经常光顾的地方,到这里用餐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真不知道这些人是怎么想的,到这座安全干部特供餐厅找刺激么?或者认为在大环境的缓和之下,他们已经不用在害怕克格勃了?
谢洛夫在第五十一小学的礼堂中,为这所学校的小学生伴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确实在陶冶情操,台上是带着红领巾的小学生整齐合唱,旁边伴奏的人当中就有带着蓝色大檐帽的谢洛夫,熟练地拉着手风琴。
燃烧吧,营火,蓝色的夜晚,我们全都是少年先锋队员。光辉的时代,今天已来到,我们的口号:“永远准备好!”勇敢又年轻,友爱的一群,我们准备去劳动和斗争。我们要永远站立在前哨,我们的口号:“永远准备好!”
挺起了胸膛,嘹亮地歌唱,我们的队旗在前面飞扬。光辉的时代,今天已来到,我们的口号:“永远准备好!”大踏步前进,快乐地招手,全世界儿童,我们的朋友。我们要永远站立在前哨,我们的口号:“永远准备好!”
高高地举起鲜红的旗帜,我们全都是工农的孩子。光辉的时代,今天已来到,我们的口号:“永远准备好!”
稚嫩的童声吟唱着苏联列宁主义少年先锋队队歌,少先队是少年儿童学习的地方,是建设社会主义和的预备队。谢洛夫好像看到了很小时候的自己,小学阶段处在老师说什么,学生就听什么的阶段。这个阶段只要教师是一个负责人的社会主义园丁,通常是不会出现问题的,孩子还不到叛逆期,可以说非常听话。
看着这群打着红领巾的苏联孩子,谢洛夫几乎想起了自己的小学时代,那个时候的条件还不算太好,在国旗之下同学们列队对着上方的红旗高喊着,“时刻准备着!”这也是苏联少先队的口号。
“谢谢你,将军!没想到你的手风琴拉的这么好!”合唱完毕之后,学校的教导主任带着有些恭维的笑容握住了谢洛夫的手,一个学者不一定认识肩上的肩章几个星星代表什么,但绝对认识肃反工作者标志性的蓝色帽子,这可是磨灭不了的记忆。
“只能说是熟练吧,谈不上好!”谢洛夫温和的笑了笑,两个月多以来他没做什么事情,常规的往克里姆林宫提交安全报告,同时还在监察某些不太老实的人,当然仅限于中央委员级别以下的干部,再者就是看看住房改造的地基打好了没有。
一个星期之前,谢洛夫还向赫鲁晓夫报告了滨海边疆区水稻和玉米种植的成果,大丰收。他本人还获得了赫鲁晓夫的表扬,今年的苏联粮食确实减产了,但因为新开辟的远东集体农庄和印度、苏丹的进口没有出现问题,所以最终还在国家的承受范围之内。
真实的历史中,苏联这应该是第二次动用国库购买粮食了,第一次是购买玉米的饲料,保证苏联畜牧业的继续展,第二次则是购买小麦用于填补苏联粮食产量的不足,这两次难关都有惊无险的度过,从这方面来算,谢洛夫已经为苏联省下了至少五百吨黄金。
这个功绩足够来一次苏联英雄的授勋,不过没人知道,除非事情生,不然没人知道有多么严重的后果,所有人都认为粮食减产只是小事,没人会去算没有苏丹、印度和远东集体农庄的开垦,一旦出现旱灾苏联会怎么度过去。
“头,伊特瓦索夫第一副主席刚刚来了电话,说总部有一个消息让你回去看看,似乎很重要!”就在这个时候谢洛夫的卫兵急急忙忙的走进来,在他的旁边耳语道。
“知道了!”谢洛夫淡淡的答应了一声,然后侧着头对着眼前的学校领导和孩子伸手挥舞道,“再见教导主任同志,再见孩子们。”
“再见,将军叔叔!”单纯的小孩子对着谢洛夫不断的摆手,年少的他们不认为一个将军和一个普通人有什么差别,他们只是觉得这个叔叔的衣服很好看。
卢比杨卡广场十一号克格勃顶楼会议室,谢洛夫审阅了收集到的情报,看着身边的几个总局局长带着羡慕的口吻道,“我们的美国同行真是无所顾忌,下手可比我们黑多了,直接就干掉了一个总统,哪像我们,总是小心小心在小心的摸清楚动静!”
南越生zhèng • biàn,杨文明等在例行会议上突然宣布夺取权力,并枪杀了其中唯一的反对者。吴庭艳经秘道逃离总统府,,吴氏兄弟获悉zhèng • biàn军人允诺让他们安全出国,同意投降。在前往军事总部的途中,兄弟二人被射杀。
南越的军事zhèng • biàn谢洛夫没有过多的关注,因为他也在进行同样的准备,只不过换了一个国家,但这件事让他想起了另外一件事,那就是肯尼迪快死了。印象中两件事相隔不到一个月,应该准备一下了。
第四百五十三章美国会干涉
有一段时间,谢洛夫曾经考虑是不是提醒一下肯尼迪,好让肯尼迪和那些金融巨头干起来,但最后还是打消了这个注意,万一肯尼迪赢了怎么办。?<[?〔<]少了这批贪婪的金融巨头,美国就会少犯不少错误,这不等于帮美国人忙么?所以肯尼迪还是死了好。死的还能让克格勃散播一些阴谋论,多好的事情。
“这个世界上最有意思的事情就在这里,明明我们什么都没做,结果就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敌人,而那个大西洋对面的国家,在全世界捕shā • rén,还在不断的推翻一个又一个不听话的政府,甚至连自己的走狗都不放过,结果他们是人类的希望,自由的典范,我们却成了泯灭人性、颠覆世界和平的国家。我们大清洗杀的人再多,有全世界饿死的人多么?有全世界范围内被捕杀的员多么?”谢洛夫笑呵呵的看着自己的几个助手,懒洋洋的说道,“我们的美国同行总是在合适的时候告诉我们,对待敌人应该做什么?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双手该染血的时候,一定要染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