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35(1/2)
,还要公开在外交上给予中国声援,那才是不正常。现在就挺好,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苏联要是在这次战争中公开支持中国,失去的会很多,而且还什么都得不到。
没错,谢洛夫知道中苏会越来越疏远,他想的只是中苏和平分手。苏联有什么手段阻止中国开放么?没有!克格勃的力量对于一个不稳定的小国,绝对算是庞然大物。如果是面对中国,谢洛夫申请把欧洲四大集群调过来,而且还不一定管用。
就像国家和国家的实际情况不同,苏联不能开放,而中国则需要开放一样。苏联所能涵盖的市场从面积上并不小,但却没有美国控制的市场更有价值。美国本土和西欧国家的市场比苏联和东欧市场更有价值,更何况苏联和东欧国家本身就很注重自己的工业,不可能让中国把市场全占了,中国想要在这里面做出选择并不难。
谢洛夫和中央主席团委员想的是一样的,绝不能把冷战胜利的希望寄托在中国身上。他比现在的苏联人更加知道的是,中国肯定会开放的,一旦开放了以后肯定会在美国和苏联中间不持立场,到时候苏联就会失去现在中国能提供的助力,所以在这个助力目前还存在的时候,在七十年代之前积累好力量。
“谢洛夫将军,印度总理尼赫鲁会在两天后接见你和美国方面的军官,商量这次战争的问题!”回到大使馆的谢洛夫,马上接到了苏联驻印度大使馆武官的通知。
“知道了,到时候我会去!”从新德里街头转了一天的谢洛夫有些疲惫的说道。
仔细回忆今天的行程,最让谢洛夫感受和上次来印度不同的是,就是他看见的新德里民众精气神已经完全不同,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脊梁骨被打断了,像是丧家之犬一样。(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九章你行你上啊
昨天在来到苏联大使馆的沿途,谢洛夫就看到了一片惶惶不可终日的印度民众。从在这里的克格勃人员报告上,这种从文字记录的信息更加清楚一些,毕竟谢洛夫只有一个人,无法全部看到整个新德里的情况,火车站上挤满了准备逃离首都的民众,富有的阶层全部拖家带口准备逃离,而剩下的贫困阶层则是一张张绝望的脸,麻木的等待着最后的消息。
根据各地特工和线人的回报,整个印度北方都出现了恐慌性逃亡,各地军队已经在发电站等公众设施上埋下炸药准备实行谢洛夫很熟悉的政策,焦土政策,这招在拿破仑进攻俄罗斯帝国的时候俄罗斯人就用过。
有了照片就显得更加的真实,索性克格勃在收集情报方面还算没让他失望。比较谦虚的说在这个地球上勉勉强强算是第一吧!拍摄的照片很形象的把印度遭到灭顶之灾的影像记录下来,这是非常有用的。谢洛夫没有忘记自己的目的,他准备把不结盟运动弄成笑话,那作为第三世界盟主、不结盟世界的领袖、有声有色的大国、印度,就必须成为笑话。
“把这些照片送到国内,找塔斯社社长戈留诺夫同志,在真理报上面全版面刊登出来!”谢洛夫翘着二郎腿,一边思考一边说道,“记住不要夸大这场战争的影响,采用中国同志的叙述,定义成为一个普通的边界冲突。”
本来就是一场边界冲突,太过于夸大就不好了,至于印度十个旅被消灭,丢失土地二十万多万平方公里,那完全就是印度军队自己有问题。如果真理报的同志们不太了解情况,那谢洛夫完全可以提供一些消息,毕竟他几个月之前刚来一次印度。深刻的知道当时印度陆军是怎么作死的。
在资料送回去之后,谢洛夫还是有些不把握,就害怕戈留诺夫比较谨慎,写不出来他要的效果,按照谢洛夫的意思,这次是打击印度声望的好机会,不结盟运动,听起来多么讨厌的一个运动,这种节目效果一样的运动还是早点被拆了比较好。
可惜出了苏联,谢洛夫联系国内的通道有有些不通畅了,这也没办法,时代的问题,没有电话让他用,苏联驻印度的大使馆显然没有多大的价值让苏联专门搭一条专线。至少现在没有,以后倒是可以提上日程来。到了克格勃谢洛夫才经常用电报作为交流,近几年克格勃内部才开始使用电话,这还是克格勃的情况,一般的苏联国有企业,此时还要用电挂,电报挂号,需要等待排队。电报dú • lì占据一个线路,电挂则是共用……
把自己的意思反馈给戈留诺夫,谢洛夫现在可以考虑一下下一步如何办了。其实从心里面他知道一个事情,中苏肯定会渐行渐远,让中国给苏联做小弟不现实,中国想要苏联无条件的支持中国,这也是不可能的。两国有共同的目标,但远远不够让苏联迁就中国,中国也不会迁就苏联,两国都不是小国。
就拿现在他在印度的工作来说,就算是真的成功了。他谢洛夫的名字会被记住么?根本不可能,中国的历史书凭什么会记录一个外国人的名字,在某些特定环境下,没准苏修头子谢洛夫这个名号倒是可以被提一提。历史书肯定会这么,在我军艰苦卓绝的战斗下,如何如何,完事!外国人出现在中国历史书上,尤其是中国历史上,那不是李德么?
“睡觉,明天去见一下有声有色的大国的领袖!”谢洛夫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脖子。
对于尼赫鲁,谢洛夫其实是非常认可的,至少从现在印度的在战争爆发之前的精神状态来看,尼赫鲁绝对比后世印度吹上天的穆迪老仙要靠谱的多。只要这场战争尼赫鲁胜了,借着战胜的威望完成剩下的几步,印度会不会成为后世的笑话,可就很难说了。
尼赫鲁的手段可以从工业化上看出来,印度正式立意迈向工业化,是在第二个五年计划制订期间,尼赫鲁成立了一个计划委员会来实施保证计划的进行。这些个计委委员权力在各部长之上,而且只对尼赫鲁负责,没有常见的羁绊。这个计委要保证政策推行,就要搞定各邦,当时各邦对他们还是买帐的。而且他们手中有财政权,就是宪法里规定的各邦能得到的拔款,金额多少计委说了算。班子搭起来了,尼赫鲁也有了信心。在五四年底,尼赫鲁作了历史性的讲话,这个会议级别很高,各邦的邦长从全国赶来参加。
尼赫鲁给大家描绘了印度发展的蓝图,蓝图的前提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利益,生产资料应为社会公有,为社会所控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展私营企业”尼赫鲁的讲话,从今天看相当有远见,这个思路中国是在开放之后提出的。
坐在苏联大使馆专车上的谢洛夫,在镰刀锤子旗的掩护下,直接进入印度总理府。为了防止目前正在战争状态的印度人民对这面旗子过敏,谢洛夫专门带了几十个士兵,如果有人敢袭击自己,他不介意化身成为刹帝利教这些贱民做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