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25(1/2)
高,把关塔那摩拿回来就行。”比起核战争爆发的危险,妥协才是美国和苏联追求的东西,两个国家现在都发展的不错,没有必要要同归于尽。
这次古巴导弹危机危险在于,在紧张的情势之下可能出现的擦枪走火。常规战争中擦枪走火顶多是一场战斗,而在核对抗之下,一旦出现擦枪走火那就是全球战争。不论是美国还是苏联,都不是硬挨核弹之后还能听对方解释的人。
由美国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出面给莫斯科提出倡议,可以继续谈一谈,并且挑了一封苏联态度比较平和的信件做出回应,当然在这之前,罗伯特肯尼迪使了了一个小手段,把赫鲁晓夫比较平和的信捅到了美国媒体之中,造成一个苏联领导人首先提出和平的假象。
在莫斯科让谢洛夫和多勃雷宁去华盛顿谈判的命令下达之后,赫鲁晓夫亲笔信出现在了美国媒体上,其实赫鲁晓夫的那封信也没说什么,只是说了一些和平解决的场面话。硬是被美国媒体解读成苏联要认怂,谢洛夫和多勃雷宁去华盛顿就是证明。
“事实证明,不论是每个国家的人民都是这么天真,美国媒体的骗术比我们克格勃要还厉害。”下了飞机的谢洛夫,随时都在关注美国媒体的动静,没想到美国政府在关键时刻玩了这么一手,这一手玩的相当漂亮。
面子谢洛夫可以给肯尼迪,他不给也不行,因为赫鲁晓夫已经首先给了。但不代表他没有办法,就在谢洛夫到达白宫的同时,远远瞭望看见谢洛夫和多勃雷宁进入白宫的苏联驻美国大使馆特工,迅速回到苏联大使馆,一道加密电报飞抵哈瓦那。
坐镇古巴集群的司令普利耶夫大将认可之后,克格勃第一总局在古巴的特工纷纷行动,登上大楼顶层,指挥士兵拆掉了伪装的导弹发射架。
“谢洛夫将军,欢迎你来到白宫。”在白宫外面的草坪上,穿着西装的胡佛张开双臂像是看到一个老朋友一样,用生硬的口气打着招呼并伸出了自己的手。
“胡佛局长,你是我的偶像,在这片自由的国度中,我看到了永远的联邦调查局局长,我十分荣幸。”谢洛夫很快反应过来,伸出自己手和胡佛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军服上的钢笔很别致,既然来到白宫了,qiè • tīng • qì就不用带着了吧,我们的安全工作做得很好的!”胡佛用奇异的目光看着谢洛夫军服上面的钢笔说道。
“这块手表工艺真的不错,可以和瑞士工匠的制造的手表相提并论,如果他不是一个针孔照相机的话,也一样可以卖很多钱!”谢洛夫看着胡佛的手腕意有所指的说道。
谢洛夫和胡佛两只握住的手一分钟都都没有松开,眼睛互相在对方身上的几个部位盯了几秒钟,忽然之间同时笑出声来,似乎发现了什么好笑的事情。(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三章特务间的交锋
这是两个同类人之间的较量,今年是胡佛担任联邦调查局局长的第三十八个年头。他见证了美国从英法那种老牌帝国主义的重压下翻身,成了今天世界上最强的超级大国。同样也见证了苏联的崛起,变成了今天美国的心腹大患。
和胡佛相比,谢洛夫不过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特务,胡佛做联邦调查局局长的时间,甚至比谢洛夫的年龄还要大,甚至可以说,胡佛应该是和捷尔任斯基是同代人。
两个人紧紧地盯着对方,同时松开手,又都不礼貌的从口袋中拿出一张手绢擦了擦自己的手,似乎刚刚不是在友好的握手,而是接触了一个感染瘟疫的病人。
敌意是显而易见,谢洛夫在胡佛在握手的同时也得到了自己的信息。之所以这位永远的联邦调查局局长会在这里出现,完全是因为肯尼迪知道他是一个苏联安全干部,决定派出美国这边同样高明的联邦调查局局长,试试谢洛夫的水准。
从白宫窗口中的人影上略过一眼,收回目光谢洛夫同样不着急,他希望谈判的时间越长越好,肯尼迪这种考虑正中下怀,在内心中,谢洛夫也对做了半个世纪一直到死的胡佛非常感兴趣,他也像要试试联邦调查局局长的水准。
“我这不是qiè • tīng • qì,而是反窃听的装置,这里是龙潭虎穴,身在危险境地中的我,怎么敢在胡佛局长面前耍花招呢?局长真是多心了!”谢洛夫把上衣兜里面的钢笔拿出来摆弄一下又重新放了回去,没有要交到胡佛手中的准备。
“谁知道你们这群疯狂的苏联人,会不会对总统的安危造成威胁呢?”胡佛抬头瞄了一眼头上的太阳,今天阳光明媚是个郊游的好日子。但美国和苏联这次的对抗不摆平,相信没人敢从这个时间出去了。
对肯尼迪的安全造成安危?谢洛夫不可名状的笑笑没有接话,真想要让肯尼迪死的,不一定是苏联人呢。历史上肯尼迪遇刺,身为联邦调查局局长的胡佛难辞其咎,而胡佛后来调查肯尼迪遇刺案,拿出那种狗屁不通的调查报告。没准肯尼迪兄弟的死亡,就算胡佛不是亲自下令动手的,也绝对是知情人。
但这关谢洛夫什么事情呢?不过是美国不同利益集团中争夺的一场闹剧而已。肯尼迪家族的底子本身就不干净,不提竞选总统的时候使手段让尼克松吃哑巴亏,执政时期任命自己的弟弟做司法部长管着联邦调查局和中央情报局,就凭这次古巴导弹危机,肯尼迪因为危机爆发在国会选举之前,采取了大动干戈的核大战姿态。凭借这一点就够肯尼迪去死了,跳得太高的人通常没有好处,赫鲁晓夫身兼第一书记和部长会议主席,地位远远比肯尼迪稳固的多都因为古巴导弹危机受到了影响,更何况肯尼迪远远没有赫鲁晓夫那种一言九鼎的位置。
“这里的保障这么严密,胡佛局长难道不相信自己的布置么?”谢洛夫伸出双手比划道,“身为情报部门的首领,一种是像是杜勒斯那种特工提拔的官员,而另一种则是胡佛局长这种官员,除了无能者之外,一般的情报官员也就是这种风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