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10(2/2)
作为这个时代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主管,谢洛夫需要搞明白战争双方的目的,印度那边就不用说了,有声有色的大国准备逼迫中国让步好改革呢,尼赫鲁要真的借用战争取得威望。印度在后世是绝对不会变成笑话的,至少比穆迪大法好要靠谱得多。
问题来了,为什么要选择中国,中国不比那个巴基斯坦要强大得多么?按照谢洛夫的想法,多揍两次巴基斯坦把威望刷一刷,一样可以把各个土邦的权利收回来。尼赫鲁的女儿就是通过揍巴基斯坦刷的威望,在七十年代把所有土邦的权利都收回来了,为什么尼赫鲁不能这么干?
尼赫鲁还真的不能这么干,这和印度身为不结盟运动的盟主有关系,不结盟运动当中。阿拉伯国家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还涉及到了宗教原因。让尼赫鲁不能通过揍巴基斯坦的方式获得威望。于是他选择后勤和兵力都被限制的中国,也就顺利成章了。
自我感觉良好的尼赫鲁不是谢洛夫关注的对象,战争打赢了你是第三世界领袖,不结盟国家的盟主,苏联必须要高看你一眼,什么事情都必须要给在第三世界国家有强大影响力的印度一个面子。但打输了你就什么都不是,声望输的一干二净,等着美苏把自己的事情办完了来裁决就行了。
他关注的对象是自己前世的祖国,事情都是要联系在一起看的。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中国的表态相当有意思,几乎是声嘶力竭的支持苏联和美国对抗,加上同时期的边界战争,谢洛夫从此时苏联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可以断定中国希望苏联和美国因为古巴的事情对抗是时间长一点。古巴导弹危机结束了,边界战争就结束,这么热爱和平么?开什么玩笑?还不是因为苏联和美国已经空出手来了。
看来古巴导弹危机最大的赢家除了古巴之外,应该是前世的祖国?把两件事情联系在一起之后,谢洛夫敲着桌子得出了自己的判断,毫无疑问古巴导弹危机这件事情上。中国的确是利用了美苏的对抗,虽然前世的教科书并没有这么写。
如果美国和苏联在古巴对抗的时间长一点呢?中国会不会继续战争?谢洛夫从现实的角度上来讲,这是相当有可能的,从对古巴导弹危机的表态上来看,中国有一种害怕苏联没有信心的意思在里面。
“苏联是不会白白被利用的!”一边思考一边拿着笔在纸上划着不知名图案的谢洛夫,在这个基础上抽丝剥茧,找到了问题的本质,才能清楚知道各自谋划的目标。忽然将手中的笔掰断,谢洛夫猛然坐起来自语道,“反过来难道苏联不能利用同阵营盟国的胜利,逼迫美国人让步么?时间拖得越长,印度会败的越惨,中国力量的膨胀美国人就一点不担心?”
要知道在这个年代,最激进的口号不是苏联喊出来的,苏联连核设施都给过中国,到时候泄露给美国人一点,来个挟中自重,逼迫美国后退,算是苏联一张特别有利的筹码,反正时间越长,中国得到的会越多,美国人没有印度这么敏锐,早早就发现了中苏之间的龌龊,至少在明面上中苏还是同盟关系。
如果在古巴僵局时间太长,苏联是没什么,但中国的强大仍然不是美国人愿意见到的。
让伊塞莫特妮拿来一张世界屋脊的边界地区,谢洛夫看了半天用手指轻轻点在了锡金的位置上,这是这场战争的关键点,拿下这里印度东进的路线就会被堵死。在适当的时机,这将是苏联空降的理想地点。如果不是为了保密,谢洛夫都想要从****借用一点空降兵,他手中吸收的空降兵才不到一千人,只能起到引路的作用。
和一般人认知中的不同,东南亚其实在文化上和印度更加亲近一些,不论是缅甸还是泰国等等国家都是如此,就算是印尼这个国家,印度在文化上的影响也比中国大。截断了陆上通道,印度突破的地点就只剩下了巴基斯坦,想要距离波斯湾更近一些,就必须和巴基斯坦死磕,而巴基斯坦亲美,、印度只能找苏联寻求帮助,因为他别无选择。
没有任何一个宗教国家会是苏联的盟友,如果可能的话,谢洛夫一定要在苏联周围建立起来一圈无神论国家,如果印度希望灭了巴基斯坦,苏联就会帮助他达成这个目标。
“现在我应该和我们的亚洲同志谈一谈了!”谢洛夫把掰断的铅笔仍在一边,以世界屋脊的补给条件,准备一场边界战争至少要半年的准备,从侦察机他已经发现了补给线,现在谢洛夫要以个人名义试探一下,看看对方是什么反应。
用汉字写完了一封信,终究是时间长了,写俄语习惯所以写汉字的水准下降了不少,但至少还是能看的,反正他本来也不是书法家,拿起电话把卢卡妮叫进来,谢洛夫下达了这个任务,“卢卡妮,去阿拉木图一趟,通过我们的渠道把信件送到应该送到的地方……”比起一般的部下,他还是信任和自己睡在一起的女人。
一个星期之后,谢洛夫带有试探性的询问信得到了回信,打开的时候谢洛夫惊异了一下,因为这是毛笔字,看着有些费劲。上面写了一些场面话,但有些试探性的语言让谢洛夫很警觉,回忆了一下,上封信他好像在里面说了一些国家安全、情报之类的话,现在似乎有些暴漏自己的职业。
没有理会这些试探性语言,谢洛夫直接再次那笔写了回信,这次他直接言明苏联已经发现了在世界屋脊的动静,而且知道的要比中国多得多。而且苏联没有恶意。
七月份到八月份一个月的时间,谢洛夫就在这种来信和回信中度过,双方都在小心翼翼的试探,平心而论他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谁,但应该是一个级别很高的人。双方的书信越来越快,最后一次谢洛夫直接把印度陆军的补给地点情报塞到了书信中,直接写道,“我们有我们的目标,你们有你们的目标,同志之间是可以合作的,但不要妄想策反我,这是我们之间最后一次通信,我是苏联人……”
“我们可以确定,这个人拥有着丰富的反间谍经验,从他的用语当中可以确定,这个人是一个安全干部,从信上的话来判断,这位苏联同志是对我们怀着善意的,所以值得相信!”
“没想到老大哥当中,还有一个安全干部对我们这么了解,不知道我们是不是应该高兴?”房间中两个人用浓重的地方口音讨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