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93(2/4)
其实按照谢洛夫的观感。苏联对待阿明也不能说错,这个人虽然有手腕,但激烈的斯大林化政策正好对上了这里浓厚的宗教势力。再加上阿明本身在美国留学的历史让苏联有疑虑,当然最后必须说的是,在苏联进攻阿富汗这个抉择中,勃列日涅夫身边的两个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是乌斯季诺夫一个是安德罗波夫,这两个人一个是苏联的国防部长,另外一个是当时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两个强力部门都主张入侵。最后让苏联掉入了这个泥潭。
“没有五十万的机动兵力,绝对不能碰这个国家!”在大使馆中,用了两个小时把送过来关于阿富汗的报告看完,谢洛夫下了这个断言。对于游击战只有两个办法。一种是依靠发动群众来根除游击战的土壤,但这种办法只是在本国有效。另外一种就是一次性投入超过这个国家所能抵挡的力量,这个时候发动游击战也没用,因为正规军的杀戮速度远远比游击队的成长要快速。
问题在于一旦阿富汗出事,苏联两个办法都不能用,难道让苏联红军发动阿富汗的群众遏制游击队?这不是在开玩笑么?至于第二个选项。谢洛夫来的时候就已经对乌兹别克到阿富汗的公路失望了,也知道为什么苏联只用十万人打仗,不是苏联红军过于自信,而是北边和苏联接壤的交通仅仅能供应的起十万军队。
“干什么呢?”卸下了头巾的瓦莉娅刚刚洗了个澡,一进来就看到自己的丈夫对着一份报告嘀嘀咕咕,以她对自己丈夫的了解,肯定又是在策划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
“在地图开疆!”谢洛夫回头看了一眼瓦莉娅,很自然的把桌上的报告合上。如果不在阿富汗搀和上一脚,以现在的发展过程推演,到了最后苏联很可能面对那种尴尬的情况,就是放任不管阿富汗可能最终还是要出兵解决问题,到时候就算是不出兵,则可能看着阿富汗变成一个宗教国家,不论是哪种选择,对待苏联都不是好事。
阿富汗在七十年代末期变得越来越反苏,归根究底受到了一个大国的影响,就是旁边的伊朗,伊朗革命后,给周边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点可以从萨达姆进攻伊朗的时候受到了全体海湾国家支持来证明。但谢洛夫又不能阻止这件事情发生,因为伊朗虽然反美也反苏,但反美的性质更加浓厚一些,如果谢洛夫阻挡伊朗革命发生,就等于是帮助美国,这件事绝对不能干。
如果可以选择的话,谢洛夫宁可去进攻伊朗,而不愿意去进攻阿富汗,至少在伊朗那边苏联还有内应存在,伊朗北部有近千万的阿塞拜疆人。现在只是稍稍的一推演,他就明白了历史上苏联面对的两难问题,整个苏联南方这么多国家,不是简单的选谁不选谁。这其中有很多纠缠,有足够的理由让苏联止步不前。
就拿几个挨着苏联的国家来说,伊朗北部有阿塞拜疆、阿富汗北部还有乌兹别克人,这两个都是苏联的少数民族,这让苏联如何抉择呢?相反土耳其那边的问题就好解决的多,至少在世纪初的时候土耳其人就把亚美尼亚人杀光了,这样苏联对土耳其动手就没有顾忌,苏联国内又没有库尔德人,不怕这其中的损失。
像是土耳其那种完全亲美的国家反倒不难对付,完全亲美?在靠椅上的谢洛夫猛然坐起来,他似乎抓住了什么东西。阿富汗旁边的国家不是有一个完全亲美把阿富汗当做是自己后院的国家么……
“巴基斯坦!”谢洛夫的眼睛猛然一亮,一拳重重的砸在桌子上。其实历史上阿富汗是有出海口的,在英国和阿富汗签订杜兰线之前,甚至更早以前俾路支都是阿富汗的一部分,那个时候的阿富汗王国是有海岸线的,不像现在是一个内陆国家。
安耐住兴奋的谢洛夫,打开地图看了一下阿富汗和印度的位置,双手做了一个包抄的动作,低声道,“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会连一个小小的巴基斯坦都搞不定么?虽然我给你挖了个坑,但是我可以从别的地方补偿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