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5(1/2)
几百年,说不定还会东山再起呢。
所以对于苏卡切夫院士谢洛夫还是闭嘴,这种一直坚持真理的科学家是值得尊敬的,不论是是任何国家,人类的进步都需要这些科学家来推动。小小的不尊重,谢洛夫完全可以擦干净脸上的吐沫星子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你是想让我对祖国的农业问题视而不见,然后采取婉转的方式从苏丹推广‘玉’米种植,从侧面解决国家可能失败的‘玉’米战略?”苏卡切夫院士一脸的冷嘲,好像第一次认识谢洛夫一样,言语间对谢洛夫自保的方法给予彻底的鄙视。
科学家就是容易太理想主义,谢洛夫根本不会把苏卡切夫院士的一厢情愿放在心上。中央主席团这么多人,中央委员这么多人,轮得到他一个连中央候补委员都不是的家伙上去和第一书记对抗么?谁会记得他为了苏联粮食的牺牲?没有人,就算是赫鲁晓夫下台之后能有人想起谢洛夫的牺牲嘛?仍然没有人!既然没有人会记得谢洛夫,他为什么主动出去趟地雷?他又不是伊朗那些阿訇忽悠上前线趟地雷的圣战者。
“苏卡切夫,你还是想想如何证明自己的学术成绩吧!”谢洛夫顾左右而言他道,“科学是不容被亵渎的,我希望你能够证明自己是站在真理一边的!”
既然苏卡切夫院士想要骂就骂吧,反正这个老头子确实没有骂错。就像和法国人刚刚谈判的基本论点一样,归根究底是谁求谁的问题。毫无疑问,现在是谢洛夫求苏卡切夫。
谢洛夫回到军事管理总局立刻就‘弄’好了文件,和苏卡切夫院沟通之后,安排包括苏卡切夫院士在内的一百二十八名农业学家去苏丹,作为苏联对苏丹进行援助的一部分。在定下了这件事情的基调之后,谢洛夫设法联系了伊戈尔之后后继的阿斯旺军事基地的长官列昂尼德少将,和列昂尼德少将说明了事情的重要‘性’,让他一定要确保苏卡切夫院士以及一批农学家的安全,对于这批科学家和学者的要求尽量满足,让谢洛夫对于把苏丹塑造成农业大国的计划得以顺利展开。
很快伊戈尔安排的后继者就给谢洛夫满意的答复,电报中说道,“对于祖国攻略苏丹的计划,我以及整个阿斯旺基地的全体官兵都十分支持,确保十二万分的‘精’力保证苏卡切夫院士和宝贵科学家的安全。,
第一百二十三章苏丹攻略
这对苏卡切夫院士一派也是有好处的,只要他们在苏丹推广‘玉’米种植出了成绩。不但可以弥补西伯利亚的粮食缺口,还可以通过这件事情避免继续遭到李森科的打压。事情本来就不复杂,只是苏卡切夫院士那种属于科学家的顽固,才让谢洛夫多费了不少‘唇’舌。
还要给目前苏丹军政fu的总司令阿布德将军写封信,虽然电报更加快捷一点,但写信显得更加庄重,而且一定要本着诚实的态度。让苏丹方面明白苏联需要什么,以及苏丹现在的援助计划有什么意义,这些话摆在明面上更加好一些。让对方了解自己的需求,以及己方可以对对方的帮助,互惠互利比任何国际主义‘精’神都能打动人,明面上的需求也容易让苏丹方面放下心中的戒心。
阿布德将军敢于起军事zhèng • biàn,干掉了亲英的政fu。毫无疑问是谢洛夫当初代表苏联撑腰的结果,以对方的立场考虑,阿布德将军也很担心自己的部下会不会也有样学样,不知道什么时候把他也干掉,这又不是不可能的。
阿布德将军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其实他手下军队中的实权派将领,和克格勃的关系都不错,只不过谢洛夫都觉得不满意,他并不喜欢这些落后的军阀,如果出现一个受到**影响的将军,没准他真的会考虑考虑把阿布德将军干掉。但现在不行,苏联的‘玉’米种植正准备推广,这个时间必须保证苏丹的稳定。当年联合阿布德将军干掉亲英政fu,不就是为了今天在做准备么。
所以呢,让阿布德将军明白苏联现在需要苏丹做什么,还能让对方明白自己还有利用价值,才不会对谢洛夫在苏丹推广‘玉’米的战略有戒心。
你永远不知道一个写手在两个字之间需要多长时间,写这种正式的信件他并不擅长,就像是不擅长写检讨一样。
“阿布德将军,以现在苏丹的情况。还没有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人口的识字率,部落之间的矛盾和政fu的组织结构等等!但有一个点是最基础的也最容让人民感受的到,那就是苏丹的农业问题!经过去年的试点相信你也能感觉到,在我们农业专家的帮助下。一些试验点已经摆脱了刀耕火种的落后农业形势,以我们对苏丹在非洲的了解!苏丹面积非洲最大,水资源和土地都有一个非常不错的强国基础!你绝对有时间看着你的国家展起来。”
“苏联在推广‘玉’米种植,这次我们派出了苏卡切夫院士为的生物学家进入苏丹,经过去年的试点今年已经到了大规模推广的时机。只要有苏丹军方的支持,我们可以联手在全世界面前‘交’出一份漂亮的答案,证明**之后的苏丹有了创造奇迹的能力!”
“请将军也要体谅我的难处,我们希望把苏丹树立成在非洲的榜样国家,所以近两年苏丹一定要取得令人震撼的展,让苏联可以对苏丹的成绩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
谢洛夫把卢卡妮叫进来,把自己写的信翻译成阿拉伯文。然后把俄文和阿拉伯文两份装在一个信笺中,让人把自己的信件送到苏丹去。
这段时间都和苏卡切夫院士探讨去苏丹的细节,“我的一些朋友从中国回来,带来了不错的建议。在农业方面中国人有些非常独到的见解!这种见解往往在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到的老农民之中,虽然有些经验并不适合我们苏联!但也可以作为另外一种思路给我们启,我已经整理好资料,这次去苏丹着手进行推广!看看有没有效果!”苏卡切夫院士说道。
这件事情谢洛夫知道,援助中国的科学家正在分批回国,现在已经有很多不同领域的专家正在打点行装回国了。这是好事和坏事现在还不能判断,对于一个国家来讲,别人的经验只是别人的,真正的吃透才是自己的。不能说苏联撤走专家没有一点好处,至少最为基础和广泛的东西都‘交’给了中国。后世的中国之所以能做世界工厂,都是现在的基础在起作用。
现在的基础打的牢固,加上自力更生的展,才有了五十年后的世界工厂!苏联对印度援助不比中国小。印度就远远没有把苏联给的东西吃透的本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