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04(2/2)
那玩意儿,农村里称为喷雾器,就如同消防队员的消防箱一样,背后灌满农药,左手有一个把儿往下多压几次,让水压上去,右手再拿着一个长把儿,可以喷雾的东西。
刘平淡淡道:“其实,我们都忽略了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徐庶瞪大了自己的眼睛问道。
“那就是我们只想着如何在蝗虫的口下补救多少粮食,却没有想过,怎么去除根,有道是治标不治本,轻病便重病……”
“那主公所言治本的方法便是主公口中的‘农药’?”鲁肃皱眉问道。
“对……蝗虫产生一般从环境角度看,主要是由干旱灾引起的。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干旱的环境对蝗虫的繁殖、生长育和存活有许多益处。因为蝗虫将卵产在土壤中。土壤比较坚实,一般在水分合适的时候便适合它们产卵。
干旱使蝗虫大量繁殖,迅生长,酿成灾害的缘由有两方面。一方面,在干旱年份,由于水位下降,土壤变得比较坚实,含水量降低,且地面植被稀疏,蝗虫产卵数大为增加。
在干旱年份,河、湖水面缩小,低洼地裸露,也为蝗虫提供了更多适合产卵的场所。另一方面,干旱环境生长的植物含水量较低,蝗虫以此为食,生长的较快,而且生殖力较高。[1]
同时,干旱引起爆性迁徙,由干旱地方成群迁至低洼易涝地方。”
“原来如此……”徐庶点了点头,又被主公给上了一课,问道:“不过……主公是如何知晓的?”
“都说着,这是家乡话,汝不知也很正常……”刘平淡淡道:“从他们的生活习性上,分为五点。”
“那五点?”白纸墨问道。
“(1)它有群居的习性。
(2)它有很强的繁殖力。
(3)它有多食性,也就是它能吃很多种植物。
(4)它的飞翔能力很强,难于防治。
(5)它的卵深藏于地下,难于被破坏。”
“所以要想要根除,就必须使用农药?”刘平淡淡道。
“主公,到底何为‘农药’又如何制作?”鲁肃问道。
“农药是指将一些东西混合在一起,达到消灭害虫和预防害虫的原理……”刘平摆手道。
“原来如此……看来主公家乡之人强大万分,连蝗灾都能治理,也不知道主公家乡身在何处……”徐庶问道。
“呃……”
自己总不能说自己是后世而来的吧……
“是啊……”鲁肃附和道:“主公那这种农药,你知道如何做吗?”
刘平叹了口气,望着鲁肃,说道:“害虫千千万,有道是一物降一物,五行相克之理,也不知道这种法子有没有用……”
贾诩拱手道:“主公,有法便可一试……”
“是啊……”三人都瞪着自己的眼珠子有神的望着刘平。
刘平道:“好吧……其实农药的方法很简单,将重量一样的辣椒和大蒜,捣烂混合,然后在把他放入五成的热水之中,搅拌,放入瓷器内后,在上面盖一层布,放在阳光下曝晒,在把水倒在麻布上,滴下来的水便是农药了……”
(本章完)
第184章田字水利
“虽然制作方法就是如此简单……但我也不能确定有没有用,在我家乡农药分很多种,这种最简易的……”刘平淡淡道。
白纸墨拱手道:“主公家乡真是博大精深,事不宜迟,眼下只有死马当做活马医了……”
徐庶对着一旁的白纸墨说道:“纸墨,你下去命令凡是家中有辣椒与大蒜之类,贡献出三十斤者,免半年赋税,贡献出五十斤者免一年赋税……”
“诺……”白纸墨答道,在白纸墨的心中,这徐庶虽然没有贾诩在他的心目中崇拜高,但也是敬佩万份,这马上答应了下来,旋即便出门去办事了。
徐庶接着又说道:“子敬,这麻布与瓷器的事情就交予你了……”
“知晓……”鲁肃说完便撤退了出去。
徐庶吩咐完了之后,突然徐庶感觉不对,便问道:“主公,您说的这这是治理蝗虫的办法,但田地还是干旱,如何是好。”
刘平沉思了一会儿,这的确是个麻烦,若是不解决土地干旱的问题,来年肯定皇城又会在干旱的田地里产卵,到时候又得头疼了……
对了!
这是刘平从曾经的书本上看到了,高兴地说道:“有了……”
贾诩也是微微惊讶,这自古以来,干旱的地方除了兴修水利,便没有其他能够解决的办法。
刘平连忙往四处找去。
“主公,你在找什么呢?”徐庶问道。
“笔纸墨……”
听到这话后,贾诩缓缓地从一旁的案牍上把文房四宝拿了过来。
刘平拿着毛笔在上面沾了点墨水,便在纸上画了起来。
起初刘平花了两根横线,然后抬起头对着两人说动啊:“文和,元直你看,好比这是一条江……”
随后刘平又在那横线下画了一个四方形,道:“好比这就是干旱了的田地……”
“干旱的原因就是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由于种植面积太大,根本不可能植树造林来巩固树林……故此,只有用水来浇灌……”
“植树造林!”徐庶眼睛一瞪:“如此精辟的词语主公都能说出,元直真是受教了……”
“呵呵……”刘平呵呵一笑,继续画着线说道:“若是,我们能将这条江的水挖一条沟渠流入到这田地之中,那干旱原定自然就解决了……”
徐庶与贾诩纷纷点头,徐庶却有一点疑惑道:“主公,可是这样,汇入田地的水会不会太多了,这样一来,庄家全部淹死,到了秋天仍是颗粒无收啊……”
“这个简单……”刘平又画了一个田字说道:“按照这个田字的四周都挖山分支水渠,在这分支水渠的顶部安上一个小型阀门便好,再在干流渠道上在上一个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