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8(1/3)
难民像潮水一般涌过来,转眼间就把车队围得水泄不通。
法军驻守在路口,架着机枪不允许他们进城,一个个如临大敌,根本不敢往前凑。可能在这里服务了很长时间,有一定威信,国际红十字会的几个外籍志愿者爬上卡车,扯着嗓子嚷嚷了几声“退后”,他们竟非常听话的让到两边,让车队继续往里开。
“不要挤,不要急,这只是第一批,运粮的大轮船已经出发了,晚上就能到海防,明天会用卡车往这边拉,卸完粮食之后再带一批人去海防。”
宣布完自己的身份,李为民抱起一个小男孩,站在高处抑扬顿挫地说:“乡亲们,同胞们,你们并没有被遗忘,政府、社会各界和国际社会都在想办法并且在行动。困难只是暂时的,我们一定能够克服。
接下来一段时间,越南青年联合会和越南华侨青年联合会的志愿者,会与国际红十字会、天主教会和美国国际合作社等国内外公益慈善机构的志愿者们一起照顾大家,先解决迫在眉睫的吃饭问题,然后再有序的组织大家去海防……”
第七十六章大权在握
怎么才能让难民安全抵达河内,再从河内到海防登船,是整个“自由之路”行动中最薄弱的一环。
李为民“临危受命”,在教会的支持和国际红十字会的默许下,很快成立了一个由社会各界和国际公益慈善组织构成的“难民救助联席会议”,并以联席会议临时主席身份迅速整合各方资源,变向接管河内和海防的难民营,恰到好处地补上了这一环。
费舍教授即将率领“密西根大学集团”赶赴越南,出发之前先赶到华盛顿,就安德森教授在电报里提到的最迫在眉睫的问题,与“越南之友协会”的gāo • guān们进行磋商。
“参议员先生,李是我们大学最卓越的亚裔学生,他能力非凡、信仰坚定,是一个非常有想法的年轻人,在越南工商界拥有惊人的号召力。不久前,刚引导越南华商从法国人手里收购一百多家北越工厂,并利用法律武器和舆论迫使法方默许他们将收购到的工厂设备拆卸装运至南越,为接下来的工业村计划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曼斯菲尔德参议员扶了扶眼镜,放下手中的文件笑道:“教授,我知道您的学生,他现在是不是遇到什么麻烦了?”
“不是他的麻烦,是整个自由世界的麻烦。”
卫斯理-费舍从怀里掏出安德森教授发来的电报,紧盯着他双眼道:“北越难民比我们想象中更贫穷,他们跋山涉水抵达难民营时不仅精疲力尽而且两手空空,‘480公法援助’根本无法适用。”
“所以才称之为难民。”
“是的,他们拿不出钱买粮食。”
“这么说您的学生现在急需粮食?”
“局势很明朗,很多人不愿意在越盟统治下生活,想离开北越,但运输需要时间;从河内到海防虽然只有75英里(120公里),但在没有足够交通工具和法军享有公路铁路优先使用权的前提下,可想而知这段路有多么难走。
聚集在河内的难民已超过20万,并且每天都在增加,把滞留在海防的难民算上,他和他的朋友们要养活至少50万人。如果没有或不能及时得到足够粮食,那些难民只能返回各自的家乡。”
曼斯菲尔德参议员将信将疑地问:“教授,您是说越盟会给他们粮食?”
费舍教授摇头道:“这当然不可能,但他们回去之后可以秋收,只要有土地他们就能养活自己和家人。”
“自由之路”行动中的粮食只供难**输和安置,在制定计划时从未考虑过往北越运,曼斯菲尔德参议员意识到这是一个大漏洞,意识到如果没有足够粮食就不会有足够人用脚投票。
“天啦,他们还能坚持几天?”
“李动员侬族也就生活在越南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难民拿出储备粮,再加上他之前为工业村计划所准备的,大约能够坚持6天。如果难民增加速度超过预计,或许只能坚持4天甚至更短。”
“该死的混蛋,他们制定计划前应该征询下越南问题专家的意见。”
“说这些无济于事,现在能做的就是补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