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6(2/2)
酒宴之后,三人友好分别。
楚江秋和周采薇去专卖店买了几身衣服之后,天色就不早了,看起来今天是买不成车了。
让周采薇先行回家,楚江秋又去超市买了一些防身器具,这才返回家里。
到了晚上,楚江秋直接回到明末去了。
第二天一早,楚江秋早早起床,发现大雨居然停了下来。
大雨之后,空气格外芬芳,不过楚江秋却没多少高兴的心思。
大雨过后,天灾人祸,不知多少百姓流离失所,多少百姓将会死于非命。
早饭是入画做的,经过楚江秋的指点之后,小丫头已经学会如何使用花生油和各种调料了,做出的早饭味道还是不错的。
吃过早饭之后,陈近南就带着大批量的药材赶到楚府。
“江秋,根据你的要求,我买了好些药材,你看这些药材要如何处理才是?”
旱灾之后有蝗灾,涝灾之后有瘟疫。
洪水过后,容易产生并且广泛传播死亡率极高的疾病,主要有霍乱和疟疾。
霍乱在古代还有辩证的药方,但是疟疾,基本上是无解的。
一旦疟疾爆发,将会爆发一场死亡之吻。
虽然现代通常认为疟疾多发生在夏秋两季,主要是通过蚊虫传播,但是也未可尽信,不得不防。
而霍乱的辩证药方,其实效果也不怎么好。
因为就算是现代,一旦得了霍乱,治疗起来也是比较麻烦的事情。
只不过如果是提前预防的话,效果上就会好上很多。
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三人带着一干家丁,才将陈近南买来的药材分门别类地处理好,并且制成了药剂。
到时候只要煎熬之后,提前给这些灾民服下即可。
中午的时候,入画忽然从外面跑进来,气喘吁吁地说道:“我刚从街面上回来,听人说,城外来的好多的流民,可惨了!”
陈近南不由皱眉说道:“城外来了这么多流民,怎么没人进城?”
按理说,进城才是这些流民最好的选择。
入画愤愤地说道:“他们也想进城啊,可是县丞大人和县尉大人下了命令,彻底关闭城门,不让流民进城。”
楚江秋吃了一惊,这些流民可是炸药包啊,为什么要将人堵在城门外?
要知道这几乎是断了那些灾民的生路啊,万一有人在里面引导闹事,可是会激起民变的啊?
楚江秋忍不住问道:“县丞和县尉为什么不放这些灾民进城?”
入画无奈地说道:“因为这些灾民一旦进城,说不定会给整个柳城带来灾难,不说这些灾民会闹事。最怕的是这些灾民万一感染瘟疫,在县城里传播开开,恐怕整个柳城都要遭殃。”
这的确算是个理由,可是作为朝廷官员,如果见死不救无所作为的话,事发之后,难道朝廷不会砍掉他们的脑袋?
或者,他们根本就不怕朝廷砍掉他们的脑袋?
如果是这样的话,他们肯定知道这样做的后果,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要激起民变。
楚江秋猛地起身,对陈近南说道:“大哥,走,咱们到城门口去看看。”
陈近南点了点头,然后四人一起赶往距离最近的东城门。
到了东城门之下,老远的便发现城门紧闭。
陈近南直接带着三人来到城墙上,站在城墙上向下望去,只见城门口黑压压的一片灾民,足有数千人之多。
这些灾民无精打采地坐在地上,衣衫褴褛,脸色苍白。
这些灾民三五成伙,几十人或者上百人组成一个大团体,在城下,足有几十个这样的团体。
三五成伙的,肯定是一家人,几十人或者上百人组成一个大团体,应该是同村或者邻村彼此相熟的人。
当然也有例外,有些许三五个人的小团伙游离于所有大团体之外的。
城下的灾民情绪低沉,甚至是绝望。
不绝于缕地响起孩子的哭闹声,大人的呵斥声,还有痛苦的叹息声。
食物非常稀少,都是在逃难的时候勉强带出来的,几个黑面饼子,或者是一点干粮。
最艰苦的是没有水,干吃黑面饼子根本就咽不下去,只能就近取水饮用。
(本章完)
第91章交给我
看到这种情况,楚江秋不由吃了一惊。
其实水患之后,主要注意饮食卫生,住所还有厕所都及时消毒,基本上不会引起疾病。
但是像现在这样喝生水,直接躺在潮湿的地上,要是不生病才是怪事。
绝对不能对这些灾民不管不问,若是这样的话,必然会生出大事来!
又过了片刻,下面的灾民忽然的骚乱起来。
因为有不少人都是在河水改道之后,冒死才冲出来的,根本就没来的及带干粮。
那些没带干粮的,现在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带干粮的人吃。
大人也就罢了,忍一忍也就过去了,可是孩子呢?
孩子哭闹不止,大人能忍下去?
忍不下去就只能低声下气地向别人求干粮,可是在这时候,一点干粮就是一条命啊!谁舍得分哪怕一点给别人啊?
不分就引起争执,甚至还有动手的。
还好很快就消停下来,否则要是引起打团队的话,事情就真要闹大了!
再坐片刻,那些灾民忍不住了。
其中一个大团队,在一个身材魁梧肩膀宽厚的年轻人的带领下,走到城门口,碰碰地砸起了城门。
“官爷,行行好打开城门吧!再这么下去,会死人的!”
“官爷,求求您了,您行行好给孩子一口饭吃吧!”
“打开城门,放我们进去啊!”
“官府连一条活路都不给了吗?”
敲打了半晌,里面几个守城门的士兵骂骂咧咧地出来了。
冲着门缝向外吐了口浓痰,骂道:“瞎了你们的狗眼了,没看到城门都关上了吗?你们该上哪上哪,别在这堵着城门,要不然老子要你们好看!”
守城兵的谩骂,不由激怒了外面的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