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29(2/2)
《atr》是一部电影,也仅仅只是一部电影--这是讨论的起点,也是由此而引发的所有解释回归的终点。
是电影,就是讲叙一个故事,而不是某种哲学理论的阐释或形象化图解。故事“有开始就有结束“,而故事从开端、发展、高潮到结局的过程中,创作者无论采取何种手段:暗示、比喻、象征等等,都必须服务于一个合理且统一的剧情逻辑,起到渲染气氛、强化悬念、煽动情绪的作用,推动情节发展起伏跌宕,扣人心弦。这,才是一部“好”电影!
以这个标准来衡量,目前市面上流行的种种“郭“式的解释和说明,如果不能有助于对剧情以及剧情发展逻辑的理解,即使不算是谬误,也不过是某种阐微发幽的学术研究,冒似深刻,实则离事实本身越来越远。(笔者无意诋毁此前种种“假说“的努力,只是《atr》和“atr现象“之间确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此,我将以一种顺叙的方式,为大家层层解开《atr》最后的真相之迷。
二、故事的背景:《atr》前传
“在很久很久以后,在一个机器的国度里……”
一场惨烈的人机大战后,机器最终占领和统治了地球,把人类当做能源的提供来“种植“;与此同时,为了维系人类的繁衍生息,确保能源产量的稳定,机器通过某种机器向人类提供精神生活的假像,这就是atr(矩阵)。抛开计算机原理不谈,这里面有两层含义,一,atr是机器的机器,用于生产能源,一如人类生产粮食所使用的工具;第二,atr得以实现的原因是基于所谓的人类“意识论“(可参考网上各种关于帕拉图哲学的解说)。
atr做为生产工具,唯一的衡量标淮是生产效率的提高。thamp;bsp;arhtt(架构师)设计的第一代atr是按人类理想设计的一个完美的世界,原以为人人会安居乐业,但却不想由于人类的劣根性,导致人类(或称“粮食“)大量坏死,于是,thamp;bsp;arhtt只好按照人类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个与现实相符的世界。
即便如此,人类天性中dú • lì、自由的意识仍然不能泯灭。于是atr之父thamp;bsp;arhtt与atr之母ral(先知)合作,把一种“假想“的选择权赋予人类,让人类以为进出atr是自己“自由“选择的结果,这就是的由来。可的五次重建与五次毁灭,证明了人类仍然被一种循环论所控制;
此外,机器也找到一种通过与人类生生不息的抗争意识做斗争的方法,不断改良和升级他们的“粮食“生产工具。(这个过程,一如人类与土地斗争的历史,直到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剩余产品的出现,人类才摆脱了土地的束缚,诞生了辉煌的文明。具有a智能的机器也是通过不断改良生产工具来追求自己的机器文明的--机器正重走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
这,也算是人与机器之间一种和谐共存的良性互动关系,只是其原则由原来人类居统治地位的“人类中心论“变成了机器占领地球后的“机器中心论“而己。在哲学意义上,这两个命题是等值的,或者直截了当地说是同样错误的--即然“人类中心论“导致人类盲目狂妄自大,漠视机器的存在,最终走向自我灭亡,那么“机器中心论“也将同样导致机器自身的毁灭。
导演沃卓斯基兄弟的想象力从这里开始展开:机器国度内的统治莫非也和人类社会一样,有国王dsamp;bsp;amp;bsp;aha(机器大帝);有当权的统治者thamp;bsp;arhtt,其维护atr秩序的统治原则就是“机器中心论“;还有意识到“机器中心论“潜藏着巨大危机的改革派ral;以及在atr升级过程中被淘汰的、腐朽没落的贵族阶层rva,他们为了自身的存在而顽固抵抗,是阻碍机器社会进步的fǎn • dòng力量。
三、故事的开端:《atr》
代表机器国度“潜在“的进步力量的,还有thamp;bsp;(救世主)。在这里,我明确提出thamp;bsp;肯定是机器,其次,thamp;bsp;是升级程序,他是用来测度和监控人类反抗意识的,这个程序可赋予任何人,当他被唤醒,就标志着人类对机器的抗争已经达到了某种不能为继的程度(在《atr》中表现为“这几个月,我们从atr中解放的人比以前的总和还要多“),此时thamp;bsp;就要站出来,通过thamp;bsp;kakr(开锁匠)回到源程序,完成atr系统的升级。
这种升级,即是工具的进步,同时也是机器对人类控制的加强,而在思想上,则是“机器中心论“的恶性膨涨。ral并非如一般人想像是站在人类这一边(所谓的“人类解放者“),她是程序,必然要最大化地维护机器的利益,她不过是机器国度的第一批“觉醒者”,在看到了这种“机器中心论“的毁灭性危机后,她决心借atr即将第六次升级之机,在行动上,向thamp;bsp;arhtt的统治发起一场冲击。这,不啻于一场暴风骤雨的社会革命。
如果电影《atr》讲叙的是atr前五次往复升级的故事,将毫无意义。故事要从变化开始:面对thamp;bsp;arhtt的统治,ral的改革目标,是要把进出atr的选择权由假变真,还给人类;而她行动上的第一步,就是争取thamp;bsp;(在前五次升级中,thamp;bsp;无所谓立场,也没有dú • lì意识,他的选择权也是虚幻的,他只为升级atr、改良机器的生产工具而存在),从而让thamp;bsp;在《atr》中回到源程序时,做出与前五任相反的决择;
这当然也严重威胁到atr系统的生存。ral要把革命意识“灌输“给具有实践能力的thamp;bsp;,她的办法是“爱“。如果一定要追问为什么,我只能说广义的爱是社会进步的唯一原动力,也只有爱才能帮助thamp;bsp;同时感悟机器与人这两个矛盾对立双方的疾苦,从而深刻反省人机关系及其未来。
直到《atr》,我们才理解沃卓斯基兄弟对爱的理念:爱不过是一种关系而己,可以发生在任何有意志的事物之间,既有人与人之间的爱(象rphs(墨菲斯)和b(另一个船长)),也有机器之间的爱(象raa和他的妻子(火车站一家三口)),ral选择了其中最危险的一种类型:机器与人的爱。她以先知的口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