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1(1/2)
名景点。而安娜实际面对的现实,却和好莱坞电影相去甚远。安娜-安德森太过有名之后,开始出现许多后遗症,甚至连当时偶尔出现的善意意见,也因为世间对安娜的反感而被封锁。
安娜-安德森和帝政时代安娜塔西亚的纪录,不论在年龄、纪录中留下的身高等等都相当一致。而耳朵的形状在人的一生中并不太会有变化,所以在判断不明人物一致与否时,可以发挥和指纹同等的效能,而经过鉴定的结果,当时留下的安娜塔西亚照片里的耳朵,和安娜-安德森耳朵的形状相当相似。可是,重要的脸部五官的差异,却让外界非常怀疑。
法官在俄文专家的陪伴下,造访了安娜在乌塔廉根哈尔特的住处,安娜还是一样拒绝用俄文对话,关于自己一个人存活下来的原因,还有从叶卡捷琳堡到出现在西伯利亚运河这之间的经过,完全保持沉默。这么一来,身高、耳朵形状、年龄的一致等等都失去了意义,外界和法院的看法,慢慢倾向安娜是当时的好几位假安娜塔西亚中,“偶然有好几种条件吻合,也活得最久的幸运冒牌货。”
一九六一年五月十五日,法院基于尼古拉二世一家在叶卡捷琳堡遭到屠杀已是历史性的事实,因此下了判决,认定安娜-安德森主张自己是公主一事完全没有根据。判决中并带着言外之意,暗示原告为法兰西丝卡-夏兹科斯卡的可能性相当的高。
安娜继续上诉,转送汉堡高等法院审理。之后的审理又新增了笔迹和颊骨与眼睛、额头距离的测量。关于笔迹出现了肯定的结论,但是下级法院判定“一致”的耳朵,到了高等法院却出现“不一致”的结论。判决的走向似乎对安娜不乐观,如果这时再次被下了否定的判决,安娜可能很难继续待在德国。
安娜塔西亚的朋友葛雷普-包特金开始计划,当安娜输了这场官司,要再次让她搬到美国住。但是这个计划,可想而见将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出生年月日不明的安娜-安德森,并没有正式护照,看她的年龄,这次赴美不适合用观光签证,应该考虑永久居留。不管怎么说,都需要取得永久居留权,可是她们一直找不到好方法。
葛雷普把这件事广为宣传,告诉美国的支持者,寻求大家的援助。这时候,有一位美国人热心地回应了。他就是住在维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的历史学家、资产家约翰-依考特-马纳汉。他是葛雷普的朋友,在当地是位杰出的历史学家、族谱学者,同时也是一位罗曼诺夫王朝的研究学者。所以关于安娜塔西亚的背景,他比之前的相关人员都要清楚,同时也是安娜塔西亚的崇拜者。
再加上他是位有力人士,和多位美国政府要人都有私交,他答应在多份宣誓证词上签名,写了许多封信给美国国务院和德国领事馆,可说是个求之不得的大人物。
一九六五年,纽约百老汇计划上演以原本的“安娜塔西亚”为蓝本、搭配拉赫曼尼诺夫音乐的“Anya”大型音乐剧。这出音乐剧又大大地歪曲了事实,相当具有娱乐性,但是安娜-安德森也会得到著作权收入,所以她也没办法阻止这类演出。因此,以一个童话故事主角来说,安娜塔西亚给世人的印象实在太过暴戾,由于和剧中年轻女主角印象的落差,一般人实在很难接受这个已经六十几岁的娇小安娜-安德森,就是现实生活中的童话公主。
一九六八年美国发生马丁-路德-金牧师和罗伯特-肯尼迪遭到暗杀的事件,社会上一片骚动,这时候德国依然继续着安娜的审判。支持安娜的人们寄来许多跟罗曼诺夫有关的照片和纪念品,这些都被收藏在安娜的住处,但是有六十只猫和四只狗徘徊在此地盘上,时时都有破损的危险。
法官在俄文专家陪同之下,再次来到安娜的住处。可是这时候安娜也完全不回应俄文的对话。最后作出的判决是,安娜败诉。
五月份时,安娜从家的内侧装了门闩,让任何客人都无法接近。她几乎没有吃东西,终于一个人在屋里昏倒。偶然发现的医生跑来替她注she吗啡。恢复意识的安娜大叫着:“我不要看医生,不准你们带我去医院!”不久,她便失去了意识,被送到医院。
这些事都成为让好事者看得津津有味的新闻,使得安娜不得不尽快赴美,机票很快就准备好,而安娜自己也并不反对赴美。
约翰-依考特-马纳汉是维吉尼亚大学教育系系主任的独生子。因为他父亲投资维吉尼亚州的不动产而致富,所以他从小在富裕的家庭中长大。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维吉尼亚大学,还申请到哈佛大学的研究所,后来取得历史学博士。第二次大战时以海军士官身份服役,退役后在美国南部的小规模大学执教鞭。在十年前左右,回到了故乡夏洛茨维尔。
从父亲那里继承的遗产,让他可以收集历史资料和书籍,他家简直就像一座图书馆似的,后来安娜-安德森把欧洲的支持者送来的种种跟罗曼诺夫相关的照片和纪念品也带了过来,于是他家就变成了个博物馆。可是在他们死后,这些物品并没有继续被展示保存。
一九六八年七月,安娜-安德森抵达了华盛顿达拉斯机场。后来约翰-马纳汉回想这段记忆,曾经对朋友说,当时安娜脸上充满不安的表情,娇小的体态显得特别楚楚可怜。他完全没有怀疑安娜是公主的可能性,用最极致的礼节来迎接她。根据他的专业知识,他知道身为一个历史学家、同时也是一介平民的自己,能遇见安娜是何等光荣、又是何等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件。
安娜-安德森和自己的老友,忠实的葛雷普-包特金一起到夏洛茨维尔的马纳汉家。他们受到约翰-马纳汉和宅邸的管家欢迎。两人在这里度过了一段舒适的时光。夏洛茨维尔的周边有闲静的田园风景,对于在欧洲长大的妇人来说,是个不坏的居住环境。
约翰-马纳汉提供了安娜-安德森停留美国时的住处,但起初并没有结婚的意思。虽然法院判决安娜没有遗产继承权,但还是有很多人认为,马纳汉接近安娜是看上了罗曼诺夫王朝的遗产。
可是,这时候安娜面临了严重的问题。因为安娜是用观光签证进入美国的,所以六个月后,也就是隔年一九六九年的一月十三日之前,她就必须离开美国。可是,不管欧洲或是任何地方,都没有安娜能落脚的地方了。她必须待在美国才行。
这件事最快的解决之道,就是和美国公民结婚。葛雷普已经取得了美国公民权,前几年妻子也已经过世,本来他跟安娜结婚也是一个方法,但是那时候他的健康状况稍嫌不佳,实在没有多余的心力结婚。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并没有足以供养安娜的资产。
有一天,葛雷普对约翰这么说:“约翰,我不能和安娜结婚。”
于是约翰-马纳汉便点点头,很干脆地说:“OK,那我和她结婚吧。”
就这样决定了安娜晚年的生活。
8
“嗯,这位安娜-安德森女士之后就以约翰-马纳汉太太的身份,住在维吉尼亚的夏洛茨维尔,然后在美国的这个小镇终老了一生。”我说着。
御手洗也点点头:“没错。”
“可是,如果这个人实际上真的是俄罗斯皇室最后的公主安娜塔西亚,那她的一辈子还真是辛苦啊。”
“嗯。”御手洗可能是刚刚翻译累了,显得话很少。他突然站了起来,走向冰箱,从门内侧的储物盒内抽出沛绿雅,倒在杯子里喝。
“从俄罗斯的莫斯科开始……是莫斯科吧?”
“不,是彼得格勒郊外的‘皇帝之村’吧,那里有一座他们居住的宫殿。”
“哦,是吗?第一次大战和革命、之后又从彼得格勒到西伯利亚的叶卡捷琳堡,然后是德国柏林,经过第二次大战,到纽约,再回柏林,最后是美国的夏洛茨维尔,实在是波涛汹涌的一生啊,前提是她是真的安娜塔西亚的话啦。枪杀她们一家发生的地方,是叫叶卡捷琳堡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