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88(1/4)
略,从城市化向城郊化方面转移。
纽约实施城郊化战略,实际上就是城市化向广阔的郊区城镇扩散发展。
第一阶段是城市居住功能郊区化,也就是把居民住宅迁移到城市郊区。
四十年代以前,人们工作生活主要集中在纽约市中心。随着纽约城市规模急剧膨胀,居住环境严重恶化,原住在纽约市内的中产阶级越来越愿意在纽约郊区购房或建房,公路的发展使公交汽车和小汽车成为人们出行的便利工具,从而使他们有条件能够住到郊外。本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是纽约实行城郊化的阶段,大量居民由市中心移往郊区。
第二阶段是城市商业功能和产业功能郊区化,就是在纽约郊区城镇建立大型购物中心等商业网点,以及将工厂企业搬到郊区。
从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纽约市郊区城镇建起了许多大型购物中心,人们不必再为购买生活用品而往返于纽约市中心商业区。统计资料显示,美国目前的郊区商业区已经超过万个,郊区商业区的零售额也已超过整个社会零售总额的半数。
从七十年代开始,纽约郊区城镇与市中心之间存在的土地差价也使许多企业纷纷向郊区城镇迁移,新兴产业在纽约郊区城镇兴起,大规模的工业园和商业服务网点落户郊区,具有完善城市功能的中心区域在纽约郊区城镇逐步形成。
这一变化给纽约郊区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原来往返于市区与郊区之间的工作生活方式大为改变,郊区城镇成为许多中产阶级人士主要的生活工作空间。
由于人口大规模迁往郊区城镇,纽约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
第三阶段就是建立边缘城镇,在纽约市周边郊区基础上形成的具备居住、购物、娱乐等城市功能的新城镇。
纽约周边的边缘城镇解决了传统城市面临的噪音、交通、住房、大气污染等方面的问题,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空间。
总的看来,这些边缘城镇大都有高速公路相通,距纽约只有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基础设施齐全完善,除拥有足够的停车设施及大型商场外,还有影院、饭店、俱乐部、运动场等娱乐设施,自然绿化程度也很高,大多数居民居住在由绿色草坪环绕的别墅型住宅中。
“美国的经验是明摆着放在那里的,也是可以直接拿过来借鉴的,可惜国内大部分城市,都没有这方面的中长期规划,大家更热衷于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喜欢建设密集型城市,这么做的后果,当然是可以预料的。”陈明洛对父亲说道。
“这种情况是比较严重的――”陈通达皱着眉头表示道,“之前我去参加了一个市长交流团,到了十几个城市参观过,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方面的问题,最严重的问题主要是交通,其次就是对于环境的影响,环境恶化非常严重。”
陈通达去看过的几个城市中,南方兼而有之,但是问题是相似的,这也使他更加坚信,没有规划的城市建设,那是行不通的,除了资源浪费之外,各方面的弊端都很多。
“政府的监管和引导是非常重要的――”陈明洛对陈通达说道,“假如老爸你能够在明阳再干上一任,将政策延续下来,渡过城市化最艰难的一段儿时间,等一切走上正规,那么之后的问题就小多了。”
陈通达点了点头道,“希望如此,我如今正在积极改造城市道路和公共设施,这方面规划好了,新建项目就不可能那么随意了。”
陈明洛点了点头,表示赞同老爸陈通达的观点。
事实上,从经验上来看,纽约能够较为成功地从城市化向城郊化过渡定程度上也是得益于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