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71.大逃亡(2/2)
说着也是巧,前不久一个人出现在方老太爷的家中,声称是户部尚书的人,能够打通渠道,有办法跨过蓝湖把他们送到西禄国,一个人要50两银子。得知方老太爷有路子,乡绅大户们踏破门槛,虽然50两不少,也只能破财保命。逃亡风在东福国造成不小的动荡,南部的乡绅大户动作快的已经到了,大多正在跨越蓝湖,东都士绅来到南部,想通过方老太爷去西禄国,接着是一些朝廷的官吏。那些拿不出50两的,只能听天由命,百姓们平日被乡绅大户压榨,见他们走了,仓皇间还丢下不少生活物品,看到他们仓皇的样子心里也算痛快。
东都城内都在议论西禄军什么时候来,战火之中,草木皆毁,会不会如同60年前一样,最后焦土一片。朝廷再度过半人未上朝,东福王看着朝廷,只好再次宣布休朝。
在方老太爷牵线搭桥下,逃亡的乡绅大户顺利的到达西禄国的海岸,夜里登岸后他们被告知还要缴50两银子的安置银才能放他们进入西禄国,他们虽然很不情愿,50两都已经交了,眼看就能安稳了,也只能再交。
太监把南部和东都城士绅大户的动向报告给东福王,东福王只是淡淡的说了句:“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无法可设,就由他们去吧!”
这时户部尚书在西禄国四处活跃,自从兵部尚书被杀以后,他一直在等这个机会,积极游说西禄国,特别是三王子和超然将军,极力主张对东福国开战。户部尚书作为超然将军的远亲,也是唯一一个有机会见到西禄王的尚书,一天他得到西禄王的召见。
~
夷藩之变在蓝湖诸国中产生了一定的震撼,各国内部都有不同程度的叛乱势力存在,即便西禄国横加指责,大声号召对东福国实行蓝湖禁令,一些国家其实只在表面上响应。各国君主都明白,平夷藩对本国的叛乱分子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警训,平夷藩也将是蓝湖动荡的开始,在尘埃尚未落定之前,作为小国不便过早出头。
厉来表情严肃:“已经开始了?”
“这些年来,跟着将军打了这么多仗,从来没有像这次一样心里没底。”索索。
“要能发动战争,能战胜,并且能结束,我们不要穷兵黩武的战争。”道之。
“发动容易,结束恐怕我们掌控不了,西禄国毕竟强大?”厉来表情凝重。
“战争是朝政对外的延续,60年前西禄国那一仗,进入战场,不但能出来,而且体面的出来,才有蓝湖条约,成为蓝湖霸主。这60年来,西禄国发动每场战争的前提条件是要有绝对胜利的把握还要能获取足够的益处,损人不利己的事他们从来不做。只要让他们知道代价足够大,就能够掌控结束。在战略上要藐视他们,在战术上必须重视他们。”道之。
“将军所言不错,可如何才能让他们知道代价巨大呢?”索索。
“还是要从战争出发。”厉来。
“我们的战士要想达到西禄军的战力,还需时日,况且两军人数相差甚大。”乘刚。
“硬拼恐怕不行,即便我们能用人海战术,也没有足够的兵甲。”遂尼。
几个人围绕着地图上仔细的看。
“我朝向来主张dú • lì自主和平发展的道路,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夷藩之后,两国关系的本质彻底变了,以前是对手,现在是敌人,我们没有选择,要想胜利,必须利用一切能利用的力量,管他朋友还是敌人。”道之重重的指在地图上的一个地方。
“罗巴国,罗巴国向来狡诈,西禄国强大后立刻以西禄国马首是瞻,谋求他的支持,我看不太可能。”索索。
“我也怀疑,如今西禄国还是蓝湖霸主,以我们目前的实力,他们不可能支持我们。”遂尼。
“狡诈也有狡诈的好处,狡诈自然不能相信,他们狡诈也不只对我们狡诈。”道之停下脚步又问:“如果现在开战,我们东福军能有几分胜算多少?”
“我们的正规军只有8万,扩充后满打满算也只有10万,原夷藩防卫军还剩下的3万,一共13万,兵力不足西禄军的三成。东福国百姓众多,如果本土全面防守,打消耗战,胜算应该有5成。”乘刚。
“我们的东福军战力不足,8万战士几乎没有作战经验,扩充的2万农工只有一些基本的技法,原夷藩的3万军存在风险。另外多年来西禄国禁止向我国出售兵甲,东福军兵甲老旧,兵器锋利不足,护甲防力不强,基本不可用,先前原兵部尚书购得的2万兵甲很一般,加上从夷藩缴获上等兵甲2万,和这两年我们自己制得的兵甲不足2万,加起来不及将士的半数,禁令后,铁器只能通过私贩子进来,数量非常有限。如果全民皆兵本土防守,东福国地大,即便是打持久战,也不能正面作战。”遂尼。
“即使守住了东福国,其损失恐怕也要比60年前还要大。”乘刚。
道之斩钉截铁的说:“如果战争的后果是让东福百姓的生活更糟糕,这场战争就如同自掘坟墓。”
这样的结果显然不是东福人要的,几人沉思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