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徐庶 石韬与刘备与诏书·其二(2/4)
这次天子征召天下贤者以充朝堂,二人得到同乡司马徽的举荐,一同来到了许都。说来亦巧,二人感叹于许都城郭的高耸之时,遇到了从九江回来,如今声名大噪的刘备。
双方言谈极欢,在刘备的盛情下,二人便住进了这所曹操赐下的大宅。
此刻刘备听到石广元的言语,心知自己一时不慎,露了情绪,随即调整了下心情,笑着转移话题道:“刘某身在朝中,那还有多少领兵打仗的时日,不说也罢。倒是元直刚才所提及的好友,胸中似有韬略,何以未曾一同前来?”
闻得刘备发问,徐庶苦笑道:“来此之前,孔明便断言,曹司空费尽心思把持朝堂,岂会轻易将到手的权柄分与他人。天子为其所制,如此诏令,中间必有猫腻。最终不过镜花水月罢了,吾等千里奔波,注定白费心机。只是某心高气傲,妄想那万一之可能。如今到了许都,才真真明白,某不如孔明多矣。”
徐、石二人出身寒微,却亦是一身傲骨,于荆州求学之时,所交无一不是才华卓越之人。可来到许都,却发现,能得朝廷重臣赏识入朝为官者,尽是过往自己不屑一顾的平庸之辈,如伊伯机这样的才能之士,亦被拒之门外。二人自认一身本事,欲报效天子,却无门而入,沮丧也。
当然,亦不是没有慧眼识珠之人,尚书令荀彧便多次找上二人,说二人为曹操效命。可对曹操架空天子的作为极为反感的徐庶一口便拒绝了,一向少有言语,唯徐庶马首是瞻的石韬亦未多说什么。
二人拒绝荀彧之后,便一直寄居于刘备家中,三人常常一起论及天下大势,结交来自四方同样不得意的青年才俊,数月的时间,便就如此匆匆而过,三人的关系,亦愈发密切起来。
见徐庶提起好友孔明,石韬抚摸着石桌上几本崭新的书籍道:“便是孔明再聪明绝顶,怕亦料想不到,董公的《春秋繁露》竟能在许都重现于世,不然,怕是要飞奔而来。吕奉先虽为人不齿,这次倒是做了件天大的好事。只可叹,我汉家如此风华的女子,却被迫受辱于胡人,我汉家之耻也。”(注一)
徐庶接口道:“哼,若非西凉人祸乱朝纲,胡乱何至于斯。东观藏书千万,《春秋繁露》便在其中,亦一同毁于其手,如今怕便只有一些大族之中,还有收藏,可又岂是我等寒士得见。那曹司空一副权臣嘴脸,不成想,能有子如此。”
说着从袖中亦逃出一本薄册,继续道:“不说这些被董贼焚毁的珍贵典籍,便是这《汉语拼音》便可为一族兴旺之秘传,如今却堂而皇之的摆在那‘一间书斋’贩卖,要价不过五十钱。”
说到此,徐庶摇了摇头,前有李傕、郭汜之事,后又有《汉语拼音》,他亦不得不佩服曹子恒的败家之能。倒是石韬对此看的更清:“加上那作了拼音注音,作价不过百钱的《史籀篇》《急就篇》《周髀》,以之为幼童蒙学,只需一识字之人稍加引领便可。寒门子弟自此受曹氏之恩惠,多矣。”(注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