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调拨言论(2/2)
“你以后也就只能像今天这样,听着别人说题目了!”
王得绩催促道。
他自己当初拿到题目时,那可是翻书翻了两天才找到合适的答案。
就凭嬴封这样铁定是没戏!
嬴封当场就笑了。
这种程度,对他来说就是小儿科。
解题思路很简单。
这是个关于审案,用刑宽猛的策问题。
只要根据出题者思路,提出如何宽猛相剂,缓急折衷就行。
解答时候,提出自己观点再加个例子。
比如从古至今没人能做到“宽猛之宜”;然后再夸一下大梁朝已经制定的相关法律,就可以了。
因此,当嬴封当堂脱口而出解题思路,还有出口成章的策问篇句时。
整个客舍里的人都愣住了。
嬴封自己思路清晰,说的又快又多。
楞了好半天的学子们,才有人瞬间反应过来,拿纸笔开始疾书嬴封所说。
在几个反应快的人调动之下。
片刻之后整个客舍都有人在记住嬴封的说法。
王得绩脸色几乎涨成猪肝色,要多难看就多难看。
“....这就是我的回答,因为时间紧迫,这位王同学还要我当场回答,若有疏忽不妥处,让大家见笑。”
嬴封神情自若,拱手向众人示意。
大家都楞了一下,立刻就有人赞叹道,
“这位小郎君!你姓甚名何!你这等文章,做的思路如此清晰,某听了受益匪浅,请受我一拜!若他日考场上得见,那可真承蒙您指教了!”
那位学子心怀感激,对嬴封深施一礼。
不仅那位施礼者。
在场所有的学子,也都敛容正冠,郑重向嬴封深施一礼。
嬴封的解题思路,是他们这些乡下学子,平时根本无法学到的。
因在古代,没有类似习题集,名师解题集这样的书籍出版。
普通学子除了互相交流,根本没法拓宽自己的解题思路。
为何古代世家大族子弟就是比平民弟子科考成功率要高的多。
便也是有这个原因。
家里祖祖辈辈积累下来的错题习题集,绝非普通农家弟子浅薄底蕴可比的。
更何况嬴封手里公主殿下给他的习题集。
更是集合了整个大梁朝优秀的学儒高.官久读诗书的人,亲历的作品。
嬴封日夜被这些眼界高超的人熏陶开阔,早就不是这些普通学子能追赶的了。
大家都是马上要科考的人。
千军万马拼到长安考进士,自然都是识货的人。
知道嬴封这个回答的含金量,对普通人来说何等宝贵。
深施一礼,其实对这些学子来说,已经是很矜持的行为了。
要是私底下,恐怕他们为了学更多,哭喊着求嬴封都有可能。
嬴封淡笑示意大家不必客气,都是读书人,互相交流学习心得,不必这样。
他毕竟才十七岁,这些学子中有些都三四十了。
嬴封可不好意思接受人家这样礼节。
与众人作别,嬴封回到家中,依旧是每日看书学习。
不过那林家客舍,暂时是不会去了。
嬴封可不想再被人抓着问了。
嬴封这边日子过得平淡,但对整个长安学子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