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武帝盛世3:朝中雄辩 两侯爵相继离世解纷争(1/2)
窦婴如愿来到东宫,准备为灌夫辩解。他极力夸赞灌夫,说他只是因为酗酒犯罪,而丞相田蚡却借此机会,用其他罪来诬陷灌夫。
田蚡作为另一方,听了窦婴的辩解,开始反驳。他竭力诋毁灌夫,说他酒后骄横放纵,冒犯了众人,犯了大逆不道的罪。
面对这样的事实,窦婴找不到何时的理由搪塞,便开始寻找田蚡的短处,企图混淆众人。
田蚡却不吃窦婴那一套,继续对汉武帝说:“天下太平无事,臣才得以做陛下的丞相,有了一些类似音乐、狗马和田宅的爱好。再说了,我所喜欢的不过是一些歌伎、巧匠,远远不像魏其侯和灌夫,他们两人可是招集天下豪杰壮士,没日没夜的讨论国事,不是观天象,就是在地上画,还暗中窥探东西两宫,巴不得天下发生变故,这才好让他们立功成事。说到此处,臣反而不明白魏其侯他们到底要做些什么了?”
说完,田蚡不等窦婴反驳,又当着汉武帝的面,问众大臣:“各位大臣,你们觉得我们二人的话,到底谁更有道理呢?”
站在一旁的御史大夫韩安国站出来说说:“魏其侯曾说过,灌夫的父亲为国捐躯。当年,灌夫单枪匹马冲入吴军,受伤几十处,乃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勇士。如果只是因为喝了酒,引起一些口舌之争,而引其他的罪状来判处死刑,确为不妥。丞相说灌夫欺压平民百姓,家产数万,横行颍川,凌辱侵犯皇族,这也是所谓‘树枝比树干大,小腿比大腿粗’,其后果不是折断,就是分裂。由此看来,二人的话都有各自的道理。臣希望陛下听后,能做出公正的裁决。”
当时,主爵都尉汲黯和内史都认为窦婴对,但又惧怕田蚡的势力,不敢坚持自己的意见。
而在场的其他人,都默不作声。
汉武帝见状,怒斥众人说:“你们平日多次说魏其侯、武安侯的长处和短处。好了,今天给你们机会,当廷辩论,一个个畏首畏尾,你瞧瞧你们,全都是车辕下的马驹,信不信朕将你们这些人一并砍了。”
发完飙,汉武帝起身离开,回到宫内侍俸王太后吃早饭去了。
此时,王太后已经派人打探了朝中情况。他们向王太后详细汇报了把廷辩的情况。
王太后听完,就发火了,也不吃饭,自言自语地说:“这些人简直是无法无天,如今本宫还活着,这些人都敢这样对待本宫的弟弟,假若以后,本宫死了,那他不是像鱼肉那样认人宰割。”
刚说完,王太后还不解气,就转向汉武帝,接着说:“再说了,皇帝你怎么能像石头一样,无动于衷呢?幸亏皇帝还在,这班大臣还有畏惧,假设皇帝死,这些人还能信吗?”
汉武帝自知理亏,急忙向王太后道歉说:“母后不要动怒,说实在的,这些都是外戚,所以要在朝廷上辩论他们的事。不然的话,只要一个狱吏就可以解决了。”
这时,郎中令石建进来,向汉武帝分别汇报窦婴、田蚡两个人的事情。(《史记》)
辩论还没结束,汉武帝就离开了,大臣们留下也没意思,也就纷纷散去。
离开东宫,田蚡出了停车门,就招呼韩安国同乘一辆车。
在车上,田蚡十分生气地说:“你说说你,怎么这样?我们俩本来共同对付一个老秃翁,可到了紧要关头,你为什么模棱两可,犹豫不定了?”
过了好一会儿,韩安国才对田蚡说:“丞相您怎么这样不自爱自重?魏其侯毁谤您,您应当摘下官帽,解下印绶,归还给陛下,告诉陛下:‘臣以皇帝的心腹,侥幸得此相位,本来就不称职,而魏其侯的话都是对的’。如果你这样做了,陛下一定会称赞您有谦让的美德,不会罢免您。这样,魏其侯一定内心惭愧,说不定还会闭门咬舌自杀呢。结果呢,搞成别人诋毁您,您也诋毁人家,彼此互骂,就像商人、女人在大街上吵嘴一般,哎,这像什么话嘛!”
田蚡听了,觉得很对,只好说:“你说的对,争辩的时候,我确实太性急了,根本没有想到应该这样做。”(《史记》)
没多就,汉武帝便派御史,按照文簿记载的罪行,对灌夫进行追查。追查结果出来后,汉武帝发现,其中又很多事与窦婴所说的并不相符。
窦婴因此犯了欺君之罪行,被弹劾,然后拘禁在名叫都司空的特别监狱里。
关在监狱里的窦婴,回想起景帝临终前,自己曾接收过一道诏书,诏书上写着:“假如遇到对你有什么不方便的事情,你可以随机应变,把你的意见呈报给皇帝。”
这下,自己被拘禁,灌夫要灭族,可是遇到了危机,情况一天比一天糟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