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秦朝末世3:大战巨鹿(2/2)
渡过黄河后,项羽命令所有将士将渡船凿沉,砸掉锅碗,烧毁所有的房屋和帐篷,每个士兵只带几日的干粮,同秦军决一死战。(破釜沉舟)
将士们因此而变得时期高涨,以不死的决心,火速攻往巨鹿。战斗的时候,以一敌十,接连击败保护甬道的守军,切断秦军的粮草通道。九战九捷,章邯败走,俘虏秦军将领王离,其余秦军将死的死,逃的逃,巨鹿之围顺利解除。(巨鹿之战)
败走的章邯将军队驻扎在棘原,与项羽的军队隔河相对。
秦二世对章邯的失利十分不满,不断差人前来问责。章邯也很害怕,就来长史司马欣赶回咸阳去解释。
司马欣快马加鞭感到咸阳城,急匆匆地朝皇宫跑去。却被守宫的卫士拦下来,不允许他觐见皇帝。
谁能干出这个是事呢!当然权倾朝野的赵高咯!这家伙担心别人功劳高过自己,早就将皇帝和外界隔断,只手遮天。
司马欣知道见皇帝是没有希望了,就赶忙返回棘原,见到章邯后就说:“将军,我没能见到陛下,因为赵高已经在朝中独揽大权,根本不让我们接近皇帝,所有的消息都被他封死。如今,我们若是打赢了这场战争,也会遭到赵高的嫉妒;同样的,如果我们失败了,赵高也一定会问罪与我们。横竖都是死,将军一定要考虑周全呀!”
与此同时,刚从巨鹿之围中得到解脱的赵国将领陈馀送来一封信,信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
“身为秦国的将领,一定记得白起吧!南征楚国都城,击溃赵国四十万兵马,打下的城池,夺取的土地,不计其数,可最后呢?还不是因为主子的不信任,惨遭赐死。你再看看开国的蒙恬将军,守卫边疆,抵御匈奴,为秦国的安全立下汗马功劳,可最后依然死于政治斗争。将军有没有想过,这两人为什么会有相同的结局呢?那就是功劳太大了。如今,将军也当了三年有余,手下的士卒损伤数十万人,眼看反秦的声势越来越大,那赵高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一定会在皇帝面前诬陷你,来推卸自己的责任。无论胜利还是失败,将军都将面临灾祸,这又是何必呢?将军不如仔细想想,考虑一下与反秦势力联合,推翻秦统治,各自为王,这比起满门被诛杀,到底那个更划算呢?”(《史记?项羽本纪》)
章邯心里犹豫不决,安排人秘密与项羽接触,希望求和。结果项羽不干,日夜不停追击,最后在污水大败秦军。
战败后的章邯,依然不放弃求和的念头继续和项羽保持着联系。
此时,项羽也知道部队粮草不足,在打下去也是得不偿失,就与章邯约定好日期见面。
见面后,章邯泪如泉涌,俨然一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他对项羽诉说着赵高的重重劣迹。项羽也是同情他,封他为雍王。
合并了秦军的部队,照理说,起义军的实力曾大了许多。由于起义军的将士都在秦朝服过役,受过秦军的各种虐待和侮辱。现在秦军投降了,起义军的人就开始报仇,弄得秦军十分不满。
这些投降的秦军暗地里就开始议论:“跟着项羽,如果能够推翻秦朝就好,如果失败,我们的家人一定会被灭族的!”
这些议论传到了项羽耳朵里。这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武夫,竟然担心这些士兵以后会造反,一不做二不休,全部坑杀了。
就凭这个,项羽最后失败,也是理所应当。
项羽凭借巨鹿之战,一战成名,瞬间就成了秦朝末期最强的反秦势力,各路军队都向他俯首称臣。
正当项羽经历艰难苦战的时候,刘邦率领的军队,逐渐逼近咸阳。称王还是不称王,将决定这个真龙天子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