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始皇天下7:焚书始末(2/2)
这样的大殿上,李斯竟然一针见血地址出了分封制的弊端,同时将秦始皇的千秋家国梦引入其中,可见他的思维缜密,布局深远,对始皇帝的观察了解,深入骨髓。
“大胆李斯,竟然在陛下面前出言不逊,说出造反这样大逆不道的词语,该当何罪!”淳于越激动了起来,以为自己抓住了李斯的把柄可他却忘了观察秦始皇的表情。
淳于越忘了,就连身边的旧派贵族,一个个面带喜色,仿佛胜券在握,一个个也都忘记了,他们忘记了没关系。但是,作为当朝丞相,皇帝左右手的王绾也忘记了观察始皇帝面色,就大大不应该了。
始皇怒目圆睁,双手颤抖,头顶垂下来的金丝玉线剧烈抖动着。身边的仆人吓得汗流浃背。
“真正想造反的是你们吧!你们不断怂恿陛下,逆流前行,让各位王子们去封地当王,就是在培植与国家对抗的势力,就与大秦为敌,与陛下为敌。”李斯转向正中间的秦始皇,愤慨地说:“陛下,万万不可听信这些人的片面之词,想想曾经的周朝,不就是不断培养这些王子和亲戚,而最终导致大权旁落,消亡而终吗?”
李斯激动地说玩口中的话,怒视着王绾,淳于越,以及一帮子躲在他们身后的,借着这两人影子影藏自己的旧派官员们。
话说到这个份上,已经没有什么可以辩解的了,未来的形势大家已经是看的很清楚了,封地给人,是不可能实现的,毕竟秦始皇还要把大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毕竟周朝没落的痕迹还历历在目。
可是淳于越依旧咄咄逼人:“陛下不能认为自己拥有了天下,而让自己的孩子们成了匹夫。古有殷周之王,延续千年有余,正是因为受封了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建功立业,成为了国家有效的辅佐。而如今,王子们都得不到锻炼,士卒中却还有曾经田氏,六卿的臣子。倘若这些人发动叛乱,那么该有谁前来拯救呢?不从古人那里写学到经验,我可是从来没有听过啊!刚才青臣夸奖陛下的言论,显然是过于言重了,把陛下说的比上古贤君还还要能干,并不是夸奖陛下,而是迷惑陛下,让陛下你忘却了先人的思想啊!”
在场的人听了这番话,竟然义愤填膺,觉得十分有理,当然这些人都是那些守旧派。
对于新派的来说,这样的言语就显得实在太牵强了。
李斯据理力争,不想给这些旧派一点喘息的机会:“难道你们忘记了,多少诸侯国代代相争,死伤无数,民不聊生。古有齐桓公诸子轮番厮杀,文公受难流亡诸国,六卿分晋各自为王,吴越争霸无止无休…这些事情,你们都忘记了了么!”
大殿上鸦雀无声。
“诸位儒家学子,竟然说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闻所未闻!这是何其的可笑啊,何其可笑呀!如今这个时代,已经不一样了。你们…”李斯伸出因为愤慨而抖动手指,指着淳于越,“你们这些有学识的人,竟然只知道学习陈旧的典法制度,而不着眼于当下的实际情况,妄图用古法误导大秦未来的发展,这样的行为实在是卑劣,倘若没有人对你们这样的人加以制止,党派之争即将崛起,君王的权利又将面临挑战,秦国来之不易的一统,将面临分崩离析。”
李斯的陈词慷慨激昂,句句符合当下的实际情况。让旧派一时间找不到反驳之言。
朝堂上,突然出现了短暂的沉寂。
这看似平和的沉寂,实则暗潮汹涌,各路妖魔鬼怪掩藏之下,蠢蠢欲动。
李斯抓住机会,继续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他建议始皇帝:树立觉得君王权威,将大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为了避免这样的守旧思维再次出现,必须要禁止人们看到有关的历史材料,将那些不利于秦国一统的材料全部消灭,净化历史环境。
秦始皇原本乐得看着这两派人的斗,到底出现个什么情况!可越听越觉得恐惧,发现李斯的话不无道理,他毕竟是要做千古帝王的人,不能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埋下地势炸弹呀。
听了大家的争辩后,秦始皇愤慨的站了起来,接手李斯的建议,并下令全国:把该交的书,全都交给国家销毁,不准私藏;不准亘古不化,论古非今这样的事情发生,否则灭族;授命李斯,负责此次焚书事宜。
这道高压政策一下,三十天内,全国的书籍都运到了皇宫里。那段时间,秦国王宫上空青烟袅袅,仿佛时刻都在开火做饭,实际上是在烧书呢!
真以为秦始皇那么二杆子吗?把老百姓送来的书全都烧了!
其实不是这样的,当这些书全部运到皇宫之前,秦始皇就召集了大批的学者,安排了工作。
当大量的书籍源源不断运送而来的时候,这些学者的作用就产生了,他们将这些书分门别类,每样都留了底本,存在皇宫的图书管理,多余的才都烧了。
所以人家秦始皇并不是没脑子,做蠢事,还是为后人考虑了的!
秦始皇通过这一行动,实现了国土大统一之后的又一个壮举,全国思想大统一。
这样的统一才是为秦国的长远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面对纷繁复杂的中原旧地,无论政治,经济,制度等方面如何统一,为由大家有了统一的三观,才能让这些制度实施产生良性的效果。始皇帝的天下才能长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