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势不可挡6:安静的末路(齐)(2/2)
年少的齐王建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一副官二代的标准姿态,估计永远没有想到,自己就是齐国最后的香火。
好在,这个时候有君王后的辅佐。齐国与西边的秦国关系非常好,纵使中原打得如火如荼,这战火始终无法烧到齐国境内。
这样的形势,对齐过来说原本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时机,可偏偏遇上了齐王建。
时间来到长平之战前夕。秦国的军队已经将赵军围困多时,赵军缺乏足够的粮草供应,情况十分危机。
赵国内关于秦军惧怕赵括的传言还在四处飘散,赵成王除了用赵括,替换老将廉颇,一筹莫展。
如何能解决受困的局面,是赵国目前最关心的事情。
有人建议赵成王:“干脆找齐国,大家毕竟邻居一场,让他们支援点粮食,应该是可以的吧!”
赵王苦于没有办法,只好同意。
前往要粮的使臣匆匆来到齐国,费了好大力气才见到潇洒自如的齐王建。
齐王建自然不会把这个前来求救放在眼里。
使臣也顾不得什么尊不尊严,对齐王建说明了赵王的请求,希望齐国能够支援一些粮食,帮助赵国抵抗秦国的包围。
齐王建当场就拒绝了。
使臣也只有灰溜溜回到赵国。
秦王知道赵国在求救,干脆等着看结果,如果有人要救你,那我就走,如果没人,那我就打。
齐王建的决定遭到大臣的质疑,周子劝说齐王:“赵国对于我们来说,犹如屏障,如今受到威胁,其实是对我们不利。”
齐王建却说:“托君王后贤德,我们才能和秦国保持交好,如今借给赵国粮食,岂不是故意破坏两国之间的关系!”
周子继续劝说:“可与秦国的交好也不可能长久,如今解了赵国之围,秦国自然会安分一段时间。反之,秦国若是攻下赵国,那么我国就没有了这个屏障,还谈什么安稳呀!”
齐王建执拗地不想理他,始终担心和秦国之间的交好遭到破坏。
周子安慰他说:“现在救赵国,是宣扬道义的时候,借此击退秦国,还可以大大提升齐国的声威,万不可为了短暂的眼前利益,而忽略了长远的安危。”
无论周子怎么劝说,齐国终究是没有给赵国粮食。秦军借机在长平之战中大败赵国,彻底摧毁了赵国的精锐部队,并包围都城邯郸。
这个盘踞在齐国西边的屏障,已经犹如一层砂纸,轻轻一捅就破了。
秦军始终没有侵入齐国,全是看在君王后的面子。
公元前249年,为了齐国做出重要贡献,维护了几十年安稳的君王后也去世了。
齐王建开始独掌大权,任命君王后的弟弟后胜为相国。
后胜这个人,贪得无厌,阴险狡诈。也正是他的存在,加速了齐国灭亡脚步。
也是从这时起,秦国开始打齐国的主意,开始用重金贿赂后胜。
得了好处后,后胜就在齐王建面前污蔑合纵,与秦国交好,无论秦国攻打哪个国家,齐国都摆出一副事不关己的姿态。
也正是通过这样的手段,秦国才将中原各国分裂,逐一击灭,走上统一的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