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硝烟弥漫2:客死秦国(楚)(1/3)
此时已经是楚怀王当权的第六年,楚国依旧国泰民安,物产丰富,地域广阔,与齐国个秦国并列为中原三巨头。
借着强大的国力,楚怀王与齐国和秦国在啮桑会盟,然后派兵攻打魏国,取得襄陵之战的胜利,一口气搜刮了魏国八座城池,报了就陉山之战的仇。
往日平静的乐平里,迎来一群不速之客。
这群不速之客手持兵刃,盔甲上印着秦国的标志,战马上飘扬着秦国的国旗。没错!秦国又开始骚扰出楚国了。
可是乐平里的老百姓并不害怕,人们纷纷举起手中的武器,在一个年轻人的领导下,开始反抗。
这个年轻人非常冷静。作战时,只用年轻的男人,一边给这些男人做思想工作,一边利用天时地利人和,与秦军纠缠。秦军在抵抗下,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而这个年轻人也一跃成为楚国的红人,他叫屈原。
正因为乐平里抗击秦国的不俗表现,屈原正式出山,在楚国当县长,当佐徒,代表楚国出使齐国,官途似乎平步青云。
另一边,富饶的楚国继续在楚怀王的带领下,在中原搅和着。
公孙衍推行的合纵战略基本上成型,五国联合义渠开始讨伐秦国,楚怀王非常荣幸地当了合纵的小队长,心里美滋滋。
联军三面向秦国进发。
楚国负责从南面攻打秦国,义渠负责从西面进行骚扰,剩下的韩国,魏国,赵国趁机从东面攻到函谷关。
这只联军看起来势不可挡,可结局却天差地别。三路军队,只有楚国和义渠获得比较满意的结果。另外三个老大难,在函谷关被秦国给虐了,其中就属魏国最惨,不得已之下,只有与楚国商量撤兵吧,不然俺们国家就扛不住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楚国总是兵强马壮,也不敢贸然硬怼。
秦国可不乐意了,你们想打我就打我,想走就走吗!看你们撤军,我就穷追猛打,这下倒霉的就是韩国和赵国了。
好好的一次合纵就这样失败了。
回国的路上,流传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去码头乘船,上船的时候,船身晃动得非常厉害,自己一不小心,没站稳,就把随身佩戴的宝剑落入水中。
他很想跳下去捡。可是船上的乘客都告诉他说,河水湍急而且深,下去很危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