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战火纷飞2:百家开始争鸣(齐)(1/2)
公元前319年,齐宣王继位,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受到迫害的田忌官复原职。
虽然田忌在楚国的时候,帮助楚威王在徐州大败齐军,可齐宣王却不计前嫌。
眼见齐国迎一位开明的君主。可好景不长,到了齐宣王第二年,他的各种毛病纷纷显露出来。
宫廷里依旧莺歌燕舞,夜夜笙歌。齐宣王享受先王给他留下的繁华盛世。
上百人的的吹竽队伍,盛为壮观。其中有一个南郭先生,混在人群中,样子做的极好。
齐宣王却十分喜欢这样的生活,尤其爱好听这个百人吹竽,痴迷到不理朝政,俨然一副啃老的姿态。
可有人却对他抱着幻想。
这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孟轲,孟子老先生。
这一年,孟老先生怀揣着自己的报复,平生第二次游历到了齐国。
面对眼前的繁盛,他感到信心十足。
齐宣王知道孟子来到齐国,很是高兴,邀请他来宫中聊聊人生。
这本来就是一种极其普通的待客之道,只是孟子的名声很大,齐宣王也是出于尊重。
可孟子老先生不是这么想的啊!他满怀希望,能在齐宣王这里找到一点成就感,虽然他已经很有成就,这也只是后人的评价。在当时的环境下,这些大学者依旧有着很多艰辛。
两人一见面,就聊了很多过去的事情,从春秋的齐桓公,到晋文公,总之谁能干,就聊到谁!
从谈话中,孟子听出齐宣王心中的远大抱负。他也希望自己能够成就一番雄途霸业,而并非在先王打下的江山里,寻欢作乐。
可孟子的主张却和齐宣王有点不搭,两人似乎是永不相交的平行线。
最主要的是,孟子此时的思想,并不适合当时战乱纷争的局面。
这时候的君王更多的考虑是关于军队如何强大,而并非追求国家稳定。所以,齐宣王也没有将孟老先生的主张,当成一回事,纯粹把他当成一个学识渊博的老人而已。
孟老先生似乎也感觉到了齐宣王搪塞自己,心里觉得挺没意思,向齐宣王告别,回老家种地了。
临到走的时候,孟老先生又有点依依不舍,心里还怀着幻想,冀望齐宣王能够回心转意,最终不得不接受残酷的现实,带着满腔的遗憾离开了齐国。
别看齐宣王没事就在宫里摆宴席,可人家对邻居的状况,十分清楚,手指头动一下,都知道。
公元前314年,北边的邻居燕国,就因为传位的问题,开始内乱。
有些诸侯经常犯浑,明明自己有孩子,也立了太子,可临死的时候,就偏偏要把位置传给弟弟啊之类的,说起来好像多有道理似的。
燕王哙也算是个奇葩了,自己还没死,就听别人的话,一定要将王位传给相国子之。
并不是说子知不能干,但明明有太子,为啥要标新立异呢!这让太子怎么想?换谁谁也不服气。
燕王哙还没咽气的时候,一群大臣在面前,三跪九拜,夸你贤德,让你安心去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