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战国乱世7:强盛到衰落(魏)(3/4)
公叔痤悲伤地对他说:“我建议君王任你为相,可是他不干,要他杀掉你,他也不干。在这个国家,你是没法施展才华了,趁着君王没有杀你的意思,你就快点去其他国家吧!”
公孙鞅很坦然地说:“老师您放心吧,君王不会杀我的!”
事实正如公孙鞅所说。公叔痤死后,他没有得到任用,当然也没人来杀他。又在魏国生活了一阵,他就去了秦国,改了个名字:商鞅。
公叔痤败于秦国,而庞涓则大胜赵国,并率兵前往河西地区,收拾公叔痤留下的烂摊子。
庞涓不愧是个军事天才,略施小计,就让秦国找不到北,魏军直接攻入都城栎阳。继位的秦孝公无奈之下,又将都城迁回旧都。
几场大战下来,魏惠王总结出一个原因,那就是都城安邑的位置实在不好,受敌国三面包夹,易攻难守,很难保证未来哪天不被攻破。
想到了问题,魏惠王心里早有对策,怪不得人家要当君主呢!
魏惠王认为将都城前往魏国第一大都市——大梁。
说干就干,魏国通过与韩国交换土地的方式顺利将都城迁往大梁。
这一系列动作,不仅完成了迁都,还将一些不是很重要的地盘,以及无法受到魏国控制的地方,一并交给了他国。魏国的优势一下就显现出来了。
魏国得了好处其他国家不是看不到,有人就眼红了。
赵国趁机与齐国和宋国和好,这让魏国十分头疼,总觉得有人要暗地里来两下子。
赵国到是蛮聪明,不打魏国,专打你的邻居小国。
公元前354年,赵国就开始攻打魏国的盟国。
魏国肯定看不下去啦,敢欺负我的小弟,要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魏惠王出兵干涉,一不小心就包围了赵国的国都邯郸。
赵成侯吓得慌忙向齐国和楚国求救。
齐国大臣段干朋建议攻打魏国,一来可以缓解赵国的危机,而来还可以削减魏国的势力,一举两得。
齐威王按照这个建议,兵分两路,一路前去救援赵国,一路按照孙膑的建议,进攻魏国国都大梁。
魏军的主力全都在去邯郸附近,完全没有想到孙膑来这么一招声东击西。魏惠王有点措手不及。
庞涓率领大军回撤救援国都,却因为自己骄傲自满,被孙膑的计谋所骗,在桂陵遭遇孙膑的的埋伏,魏军大败,生擒庞涓。(桂林之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