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战国乱世6:静默的东北(燕)(1/3)
经过了春秋,来到战国,无数的国家在混战中被兼并,被灭亡,于是形成了一个奇特的景象。
中原大地以只剩下弹丸之地的周王室为中心,当然,这个中心只是一个名称,一个象征而已。
围绕这个没有实权的中心,散布着存活下来的诸侯国。
东边的齐国,南边的楚国,西边的秦国,堵在正中央的韩国、魏国和赵国,等待灭亡的鲁国、宋国、卫国。
可北边呢?是谁在北边静静的呆着。
就是燕国。
这也是经历了上百年的诸侯国。
如果要追溯,那又要说到周武王时候去了!
正是这么一个诸侯国,帮助周朝守卫着北方边境,又或许是这个地方实在荒凉,没有什么可以争夺的意义。
燕国得以偏安一隅,静静发展着,可这么多年过去了,依旧平淡无奇,毫无建树。
当时间进入战国,百国归一的形势正在逐渐明朗,所有的国家都想做那个归一的先行者,而不想被归。
也就是这个时候,燕国悄悄走上中原的大舞台。
时间是不是稍微晚了一点。
可在此之前,燕国真的没什么作为。守着北方,即使拥有雄心壮志,却没有合适的人才,无法参与到中原的混战当中,好不容易参战了吧,结果总是被齐国挤兑,苦不堪言,谁叫燕国脚底下就是齐国呢!
公元前362年,燕国不知道经历了多少代的君王,来到了燕文公的时期。
这恰好是一个诸侯纷纷崛起的时期,西边的秦国正在苏醒,日渐壮大;东边的齐国俨然一副大国姿态;南边的楚国早就以霸主自居;魏国、韩国和赵国纷纷迎来了自己最强大的君王之一。
这样的日子能有燕国啥事!能有燕文公啥事呀!
他看到这个中原的架势,实在无能为力,继续老老实实呆在北方,一方面与北边的外族较劲,另一方面暗自观察中原的局势。
平静了五六年,燕文公总算坐不住了。他琢磨着,不能一直这样下去,必须有所动静,打不赢别人,那就和别人结盟,联合起来对抗强大的国家。
燕文公就派人与赵国接洽,看能不能拉个手。可这时的赵国,马上就要面对魏国的蹂躏,若不是孙膑围魏救赵,赵国估计就挂了。
齐国强大到无法让燕国靠近,也不屑与燕国友好,在齐国眼里,燕国就是打仗练手的陪练。
临淄街道繁华,商铺生意兴隆,行人络绎不绝,这是齐国繁盛的真实写照。鬼谷子在这里办了学堂,很多有志之士纷纷前来求学。
一个叫苏秦的人和一个叫张仪的人分到了一个班。两人学习勤奋,刻苦钻研,终于学成而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