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战国乱世4:南方再现盛世(楚)(1/2)
一时间楚国上下沉浸在一种紧张的气氛当中,那些贵族杀吴起而红了眼,不知道自己已经犯了大罪,即将有一场腥风血雨等待着他们。
公元前381年,楚肃王坐上了王位。
贵族们还在因为铲除了吴起,而沾沾自喜,以为只要没了吴起,变法不能继续推行,自己家族的利益就得到了保障。
一想到这里,参与杀害吴起的贵族都露出得意的微笑。
楚肃王可不是这么想的!
不断有士兵冲入贵族的家门,将全家一并捉走,那段时间,整个国都都显得分享敏感。
贵族之间也不敢频繁来往,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就是下一个,所以每个人都抱着侥幸的心态。
俗话说:法不责众。
可这次,楚肃王是真的气愤了,这帮子贵族实在是目中无人,在我老爹的灵堂里大开杀戒,杀了我楚国的功臣,还把我老爹扎成了筛子,这个仇不报,哪说得过去。
于是乎,所有参与此次事件的贵族,统统被诛了全族。
最终统计下来,竟然有七十多个家族,好几百人因此命丧黄泉。
搞了这么一出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说是好事也不为过,毕竟这些人都是守旧的势力,他们的存在,势必会影响楚国的发展壮大,成为楚国立足中原,叱咤战国的绊脚石,杀了他们,也是肃清整个统治层面。
但这么做也是坏事,毕竟采取了诛杀全族的做法,这不仅让当事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也因此连累了很多有志之士。
谁说贵族家里缺乏有出息的孩子。可这次诛杀全族,就将好的坏的一并搞定了。
等回过神来,才发现,朝廷中站着的都是些喊不出名字的人,你说楚肃王他心里能不慌吗?
无可奈何之下,楚肃王只有选择了打不赢,还跑不赢的战略,对外妥协让步,号召楚国窝在自己的国家,不要管中原的事情。
此时的中原混战依旧,郑国被韩国灭亡。魏国和边境的蜀国不断攻打楚国,这可让楚肃王忍的心里难受啊,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他想打,得有拿的出手将领呀!
就在这种憋屈的状态中,楚肃王结束了他十一年的君王生涯,可能闭上眼的那一刻,楚肃王的心里是坦然的,是无比放松的,总算将这个烂摊子丢了出去,就让我永永远远地睡下去吧!
公元前370年,肃王的弟弟当上了楚国的国君,人们称他为楚宣王。
此时的楚国已经历了十余年的平静,可楚宣王并不愿意打破这样的平静。
继位后,楚宣王深耕内政,继续推进各项改革,虽然没有吴起那样的大人物,可楚国在楚宣王的推动下,行进的井井有条。
在楚宣王的心中,国家稳定,疆土扩大,财政收入增多,才是稳定的首要条件,也还楚国可以继续征战中原的必要条件。
此时的中原,战争频发,激烈程度远远超过十年前。
面对这样复杂的中原形势,楚宣王这一招是非常管用的,他继续休养生息,保存国家实力,不到万不得已,坚决不出兵打仗,当然也不会让人欺负。
别以为楚宣王不喜欢战争,不愿意兼并,只能说他更耐得住性子,一边发展国内,一边观察中原形势,也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看起来默默无闻的楚国,攻打过魏国,拯救过赵国,灭亡了陈国和蔡国,还是颇有一番气势的。
这不仅仅是楚宣王的功劳,还有他用人的结果。
不过大臣之间势必会因为观点和性格的不一样,有些摩擦。
楚国的大臣江乙就很看不惯国相昭奚恤。
那也难怪了,因为楚国有了昭奚恤,北方的诸侯都忌惮三分,而他这个人本身就有点嚣张跋扈,管的太宽,有些时候都管到楚宣王身上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