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新时代6:奋发图强(秦)(2/2)
第一件事,就是废除活人殉葬制度。听这个名字就知道这个制度是多么残酷而不合理。
秦国的贵族十分流行活人殉葬,为了显示自己的地位,殉葬的人大多是青壮年,这不是断秦国后路么!
废除了活人殉葬,一下就让秦国的劳动力得到解放,农业飞速发展,人口结构也逐渐合理。
那些习惯殉葬的奴隶主和贵族,则开始使用陶俑代替真人殉葬。
一边减少活人殉葬,另一边鼓励生育,特别是奖励多生儿子的人。并为老百姓设立户口,提升国民地位。
秦国就在这样的政策下,逐渐放飞自我,日子也越来越好。
这时的秦献公就必须要考虑外部的威胁了。
眼前最大的威胁就是魏国。
秦献公决定向东边迁都栎阳。因为秦国的国都远离中原战场,打起仗来,实在鞭长莫及。栎阳是个东通中原战略要地,对后期秦国的军事指挥,有极大的帮助。
到了栎阳,秦献公就开始大修城池,建设防御工事。
经过接近十年的发展壮大,秦国终于再次以出现在中原舞台。
公元前366年,周王室似乎已经看到了灭亡的尽头。
韩国和赵国联合军队攻打王室。
周显王无力回天,等待着灭亡的降临。可这此攻打王室,却给了秦献公一次表现自己的,展示秦国风采的机会。
王室毕竟还是王室,可不是你想推翻就推翻的。
秦献公扬起“勤王”的旗号,率领精锐的秦军朝洛阳出发。
韩国和赵国还认为此时的秦国依旧孱弱,在洛阳应战,结果打败而归。
周显王悬着的心彻底放下了,搭理赞赏秦献公的功绩。
此战过后,秦国的威望和地位,在诸侯之间明显得到提升。那种久违的自信和争霸天下的热血豪情,再次涌上心头。
秦国已经彻底恢复了曾经的斗志,一方面继续巩固国内的政权,加强国家治理,另一方面也开始讲注意力转向对外战争。
现在,秦献公终于可以报仇雪恨了。
秦国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悄悄夺去河西地区的魏国。接二连三的攻打,早已没有吴起的魏国,不堪重负,将河西地区还给秦国。
可是秦国就像一头脱缰的野马,一发不可收拾,一路打到黄河以东,深入魏国腹地,打得魏国毫无招架之力。
面对强大的魏国,秦国在秦献公的带领下,显示出功能的姿态。
周王室因此授予秦献公“黼黻之服”的称号,这个称号是当年秦穆公所有,已经隔了百年多了。
拿到这个称号的秦献公,一鼓作气,继续朝着魏国腹地进军,在少梁大败魏军,连太子都给抓了。
但也是在这次征战中,秦献公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
秦献公的在世,迁都栎阳,用改革和军事发展的方式,推动着秦国从阴影中走出,改变了被动挨打的局面,再次立足在中原战场,为后来的君主,叱咤诸侯,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