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时代的终结5:顶峰(晋)(1/2)
晋国的人们只看到君臣的内乱,一定不会知道,一个昌盛的时代即将来临。
自小就十分聪慧的晋悼公,坐上君王之位的时候,也就十五岁吧。
放现在来看,晋悼公就是一智商超高的学霸和神童。
这与他的生活环境有极大的关系。
晋悼公从小就生活在天子脚下的,师从可以预见未来的单襄公,这种待遇估计也没几个人可以享受吧。
在这样浓厚的氛围下,晋悼公身怀宏才伟略,壮志雄心,小小年纪就掌握了一套自己的治国方式。
继位后,晋悼公十分清楚,自己应该用什么样的人,这些人应该安排在什么样的位置上!充分调动了大臣的积极性。
人家早在几千年前就知道人的重要性,反观现在,还有人把人当机器在用,着实让人着急啊!
“三卿”在在车円之役悉数被灭,这让整个晋国高层动荡不已,现在混乱笼罩在十四岁的晋悼公头顶。
惩处造反作乱的奸佞之人,免除大量的剥削财物,关怀高龄人群,降低苛捐杂税,任人唯贤,整顿官场风气等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老百姓拍手叫好。
晋国展现出一副复苏的迹象。
老百姓开始回归到正常的生活方式,再也不用担心遭到贵族的压迫和剥削。吃的饱肚子,娶的起老婆,生的起孩子了。
晋悼公把矛头转向国家政体。重组八卿,重用从前履立军功之人。弑杀先王的栾书和荀偃坐上了一人之下的位置,其余六卿,也都是军功显赫,深受百姓爱戴之人。
也通过此次改革,顺利完成了权利集中于国君一身的中央集权!
晋悼公年少老陈,深谙权术。他深知自己的地位并不稳固,说不清楚哪天就有人趁他睡觉啊,赏花啊,巡查啊的时候,取他性命。
所以,他并不追究栾书这些人的罪过,反而让他坐在高位,同时培养韩式宗族,任命四朝老陈臣韩厥为正卿,与其互相牵制消耗,也顺便告诉大家,权利争夺可以适可而止了,大家最好要点面子。
大臣知道这个小年轻不好惹,一个个十分规矩。
晋悼公第一步计划就达到了。
混乱时期,一国换了新的君主,往往就会受到攻打,即使是晋国也不例外,毕竟西边有个毛头小子秦国,南边还有几个蛮夷呢!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纷争,晋悼公放下大国的君主的架子,主动向周围的诸侯示好:我刚当家,各位长辈多帮衬帮衬啊!
各位诸侯觉得这个年轻的君主很懂事啊,纷纷表示支持。
经过这一连串的动作,晋国国内形势一片大好,国力和军力恢复得很快,而国外的威胁似乎也不那么严峻了。
这一成果展示在众人面前的时候,大家不得不将巴巴掌拍的震天响啊。
你这么优秀总会有人嫉妒啊!
南蛮的楚共王早就坐立不安了,本来盼望着晋国换上一个更弱的君主,这样就可以和栾书继续保持着密切合作。
如今着局面可不是他是期望的那样。
不能给这个年轻的君主喘息的机会,楚国发兵攻打宋国,又拉上了那个倒霉蛋——郑国,两军攻占宋国的彭城,准备作为一个战争据点。
晋悼公明白,这就是楚共王做给自己看的,如果无动于衷,那不就显得太懦弱了吗?
在韩厥的建议下,晋国联合各路诸侯发兵宋国,晋悼公亲征,吹响了再次称霸中原的号角。
面对这样的大军,楚共王也只有认怂,夹着尾巴逃回去了。
宋国不得不臣服于晋国脚下。
但有一个国家不这么想,就是齐国。齐灵公趁机违背同盟,遭到晋悼公讨伐,打不赢,又的低头同盟。
真不知道他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晋悼公知道此次战役,只是赶走了楚国,说不定哪一天,他们又会再次打来。
一不做二不休,韩厥和荀偃,在晋悼公的授意下,出兵伐郑,准备好好教训一下这个墙头草,也以此缓解一下宋国的压力。
可郑国这次还蛮有出息的,硬是没有向晋国服软,一直站在楚国这一方。
战火一直烧到楚国本土,波及陈国,这可是百年来不曾有过的事情。
这场仗足足打了半年多,郑国终于屈服于晋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