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被遗忘的边陲4:最后的霸主(越)(1/2)
《左传·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越王勾践看着雄壮的越军,想到夫差的自缢,自己曾经忍辱负重,范蠡和文种的相继离去,心中不免感慨万分。
这个世界是多么奇妙!
当威武的雄狮,用响彻天地的喊声,呼喊出“越霸中原”的时候,越王勾践才深刻的明白,自己已经成为中原霸主,什么晋国,齐国,秦国,都将看自己的眼色行事。
这时候,勾践才恍然大悟,原来他毕生的对手,并不是吴王夫差,报仇后的痛快感觉消失了。
浮现在勾践面前的景象却让他感到危机四伏。中原各国虎视眈眈,晋国依旧强大,具备号召中原的能力,齐国正在悄悄脱胎换骨,秦国在遥远的西北,秣马厉兵,如今的楚国,虽不强盛,却也稳定,阻碍着越国的扩张。
周元王的一纸册封,并不能稳定越国在中原的地位,越国要走的路还有很远,还很险。
公元前463年,越王勾践终于撒手霸主之位,将越国的希望留给自己的儿子。
鹿郢是一个非常听话的孩子,也继承了勾践的德行和遗志。
在他的精心治理下,越国继续开疆扩土,发展壮大,进入全盛时代。
可是一个君王的成功,不仅需要的是才敢和气魄,最为重要的一个条件是寿命:只有你活的够久,你的想法和能力,才会发挥到极致,国家才会强盛。
鹿郢显然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一门心思趴在治国理政之上,完全忽略了养生和健康。
工作狂到最后总会留下一身疾病和劳损。
短短六年的继位,鹿郢就迫不及待,追着勾践的脚步而去,和他父亲一起只为后人留下两把传世奇剑。
多少理想,还未实现,多少措施,还未实行。想必鹿郢心中充满了遗憾吧。
物极必反的道理,在任何时候都会体现的淋漓尽致。
当不寿接手越国的时候,衰落的潘多拉魔盒被再次打开。
作为一名默默无闻的君主,他不像自己的父亲和爷爷,以进攻代替防守,而是带领自己的族人和国家,在东南一隅,过着平凡而朴实的生活。
这其实是一种极高的境界。
无奈的是,无论哪个时代,人们都不满足于平凡,都不满足于默默无闻,于自身,于他人眼中。只有功名利禄才能满足内心不断膨胀的欲望。
就在这种动物最原始的欲望趋势下,太子早已等不住要自己当王了,在他心里,父亲怎么这么磨蹭和窝囊。
公元前448年,太子朱勾抑制不住自己的冲动和野心,推翻了不寿,自己当了王。
好在这个朱勾还算一个比较有担当的君主,夺了位并没有沾沾自喜,贪图享乐。
正儿八经开始治理国家。朱勾主要还是觉得先王太肉,窝在这样一个地方,并不是长远之计,总有一天会受到人注意。
等到那个时候,自己再想强大,反抗,黄花菜都凉了。
朱勾上台的时候,还是赶上越国的强盛。
于是乎,中原就出现了四个实力强大的国家,分别是:六卿统治下的晋国,楚国,齐国,还有晋国。
这时候还没秦国啥事呢!
越国此时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楚国。
朱勾前期,双方矛盾加深,连年战争,民不聊生,抢夺领土一度达到白热化状态。
随后,公输班来到楚国,这可给楚国开了挂。
公输班是谁啊?
就是大名鼎鼎的鲁班。他很擅长制作各种农用工具,锄头啦,犁啊,镐啊之类的。
真以为别人是服务于农业的工人么!
他还擅长制造各种武器,攻城装备。就是因为他这个特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