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民心所向(2/3)
以为自己眼花,秦淮也没在意。
“怎么还不来。”
被木栅拦在外面的饥民盯着,刘也浑身不自在,频频回头往城门里看。
“刘师爷,要不咱们把城门关了吧,外面没吃没喝的要不了三天他们自己就散去了。”一个小捕快有点害怕的说道。
刘也心思动了动,却不敢善做主张。大老远见到秦淮的身影,心中顿时大定,快步跑了上去。
“大人!修建水坝的人招齐了,可是饥民越来越多,属下感觉要出事了。”
秦淮站在门口,扫视了一眼。这些饥民被木质栅栏拦住,安静的站在外面。他明白,只要骚乱一起,这个栅栏可能一分钟都撑不住就会被撕成碎片。
好在没有太长时间,马云才带着五六十名护卫赶到了南城门。
“我是本县县令秦淮,丰芜县招收劳工是为了修建水坝,人招收齐了,你们为何不散去?难道是要造反吗?”
秦淮的声音不大,却如同一把利剑穿透人群。
“秦大人,我们只是……走投无路了。”
“当今陛下已经下了恩旨,准许百姓跟当地府衙借用耕种器物和种子,更允许你们借用部分粮食用以充饥,新型农作物种子也下发到了各个县里,种植不到三个月就可以收获,为何你们还会聚集在这里?”
听了秦淮的话,绝大多数百姓的眼中都是迷茫的。
“大人,我们根本没听说什么政令啊。”
“我们府衙好像贴了什么,但是我们不懂,说要先按手印什么的。”有一个年轻人大声道。
秦淮皱起了眉头,偏头看着刘也问道:“有这种情况吗?”
“大人,政令才刚刚到府衙,一部分百姓可能还没得到消息,另外就是百姓们不识字,大多一听说要打借条按手印就还害怕。”
“怎么会这么慢?”
“主要是手续繁杂,再加上有些官员,拿了借条迟迟不给东西……”
刘也作为一个老油子,这其中的道理他还是懂一些的。官府不作为,甚至有的县拿了借条不给东西,这种事并不在少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