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与这帮虫豸为伍如何成就大业!(二合一)(2/4)
“那敢问,这冯锡范与二公子又为何非得要排挤师父呢?就因为师父是大公子的岳父么?这两位公子今年才都是十多岁而已,延平郡王本人也是春秋鼎盛,这么早就开始夺嫡之争了么?”
“夺嫡之争只是表象,实际上,还是这厦门派与湾湾派之间的理念之争,只是恰好师兄与这冯锡范分别作了这大小两公子的岳父罢了,说来,这两位公子反倒是被卷进来的。”
“怎么说?”
“早在国姓爷收复湾湾的时候,军中就有大量的反对意见,从而分裂成了两派,一派以国姓爷本人为首,认为应该收复湾湾作为根基徐徐图之,但当时军中大多数将领并不认可国姓爷的战略,认为应该要死守厦门,与清狗拼个玉石俱焚,宁死也要轰轰烈烈。”
“后来的事,天下人就都知道了,表面上看,是因为延平郡王私通幼弟ru母并诞下一子,坏了礼法纲常,导致他们父子二人决裂,甚至国姓爷本人也因此而被气死。”
刘大炮道:“此事我确实也是听说过的,延平郡王私通的是弟弟的ru母,又不是自己的ru母,这等事其实本是豪门常有之事,若非说这就是luàn • lún大罪,不免都有些牵强附会。
然而国姓爷的反应实在是不免过于激烈,不但杀死了那个女人和刚出生的孩子,就连正在前线统兵的延平郡王本人也要杀,逼得延平郡王不得不率众将抗命,竟而又导致国姓爷被活活气死。
每每想到此事,总觉得不可思议,杀子杀孙杀儿媳,就因为这俩人是私通?国姓爷顶天立地的大英雄,竟然如此迂腐,且说气死就死死了?说书的编故事怕是都不敢这么编,偏偏,这又是事实。”
“是事实,但也只是一部分事实而已,当年国姓爷从荷兰人手中收复湾湾之后,下令厦门前线的将士将亲眷家人全部迁移至湾湾居住。
然而前线将士们大多本就都是厦门派,死战派,本就不赞成国姓爷收复湾湾之举,更关键是湾湾当时开发不久,就连基本的粮食供应都成问题,生活都成问题,前线将士们大多都不想移居湾湾。
就在这个时候,当时还是公子的延平郡王出了这样一桩丑闻,当时,延平郡王为平息国姓爷的怒火,已将那女人和刚出生的孩子都给杀了,然而军中却不知怎么传出了流言,说国姓爷不止要杀女人和孩子,还要把延平郡王也给杀死,甚至于军中有包庇者全军上下皆要斩首。”
刘大炮这才恍然大悟,道:“换言之,当年的延平郡王已经被厦门诸将领给裹挟了,他们不想迁移家眷,不想移居湾湾,所以拥立了延平郡王,实同造反!所谓ru母luàn • lún之事,不过是个借口?”
“是啊,当时国姓爷手里只有一万多一点的部队,厦门前线则足有四万大军,他若是不恰好被气死,只怕是要父子相残,打这样一场内战了。可笑,国姓爷死后清廷发动第四次厦门战争,延平郡王大败亏输,却是又反而全军退到湾湾去了。”
“原来如此,那么想来,这次这冯锡范要我招降的黄、周二人当年必定也是这厦门死战派的人物了?”
“准确的说,应该算是死战派之首吧,当年郑家过半的军队都是掌握在他们两人手中,延平郡王能在国姓爷死后坐稳位置,也多亏此二人保全。”
刘大炮忍不住讥讽道:“两个所谓的死战派之首,因为不肯追随国姓爷去湾湾徐图大业,不惜裹挟延平郡王造反,结果,现在这俩人成了福建水师,耿精忠的部将?不是说不惜在厦门决一死战,玉石俱焚么?那现在又为什么要招降两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