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算计(2/2)
龙榻上的李济大手一挥,阻止了李靖,脸上浮出一抹笑意道:“无妨,西乡军这么一闹也好,等明日报纸发布,双方各打一板就是,正好给了崔家一分颜面!”
李靖只是对权谋没有兴趣,人却是极其聪慧的,听皇上这样说之后也就明白了,西乡军这么一闹,就有了罚他们的借口,皇上罚过之后,崔家也就不好借此针锋相对了。
“钝刀子割肉才最痛人,李逸这是一步步逼着士族让步,又不给他们反击的机会,但长此以往,日后矛盾一旦爆发,必然是你死我活的局面!”
说这话的不是文侨或李靖,而是卫玄成这个谏官之首,刚才听到西乡军入城,卫大人都没有说话,已经让众人觉得诧异,此刻听到他关心李逸,更是觉得匪夷所思。
“哼!崔家虽然是士族门阀之首,但三番五次做出与朝廷背道而驰的举动,朕看在崔家历代贤能的份上不予深究,一旦他们触及朕的底线,我朝大军如今可不缺粮草兵刃!”
甘露殿里的内议众臣,此刻皆感受到龙榻上散发出来的威势,他们知道,皇上早已将士族门阀视为朝廷的隐患,奈何士族联盟牢固,极为,官员的体系更是根深蒂固,才迟迟没有动手清理。
“好了,此事就不再议了,朕想听听诸卿对高昌之战的看法,应该何时征讨为好!”李济坐回龙榻,将刚才的威势收回,只余威严。
“皇上,臣以为征讨高昌的时机在来年春季最佳,缘由有二,一是出征高昌需用陇右道的府兵,而陇右以冬小麦为主,此时恰是播种之时,不宜抽调大量将士,二是高昌除了扰我朝商路之外,尚未有更出格的举动,伐之名义已有,但灭之名义不足,可以再等等!”
文侨身为户部尚书,自然对各地的农事了如指掌,提出陇右此时正是农忙时节,不适合征召作战,李济颔首片刻,也点头认同了这个说法。
李靖也跟着说道:“臣也赞同文大人的提议,还有月余便入冬,高昌万一联合西突厥,我军冬季作战便没有优势,不如等开春再战!”
李济听完两人的分析,毅然道:“两位爱卿言之有理,朕的天朝大军征讨一个番邦小国,自然要征之有理,战之必灭!既然如此,接下来就借着眼下的时机,让必战的观念深入百姓心里,准备来年开战!”
“皇上,臣有话说!”就在决议已定的时候,陈知节又站出来悠悠的说道:“其实李逸出长安前与臣说过,高昌之乱是他有意引起的,所以对于高昌的征讨,他早有安排,让微臣替他请命!”
接下来,陈知节不慌不忙的说出李逸安排西行的计划,当然只有针对高昌的这一部分,听得殿内众人目瞪口呆,大家这才知道,自己商议半天的事情,早就在一个年轻人的谋划之内。
更无语的是,高昌不大不小也是一个番邦王国,居然被李逸算计着一步步走向作死的地步。
“只是一个佛像,就能让一个王国陷于如此境地,宗教真的误国吗?”这个想法同时在殿内的众人心中升起,他们此刻都想到了道教。
内议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公孙无讳,心中不由感叹,李逸这小子,不仅对崔家步步算计,就连一国战事也能算计到如此地步,实在是个不好对付的人。
随即想到了什么,微眯的眸子闪过一抹寒芒,难道这次去龙虎山,也是一个针对三大宫的计划?他凭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