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闽州故人(1/2)
徐家是闽州土生土长的世家,他们不是士族,汉后徐家从渔村迁入闽州城,两百年的发展,虽不如入闽八姓的人多,但很得百姓认可。
这几十年来,徐家每一代家主,为闽州尽心尽力,百姓都说,闽州城墙的每块砖,都有徐家的功劳。
这些话都是酒楼小二说的,李逸淡然自若的听着,话语的真假他没办法辨别,不过楼下的闹剧接近尾声了。
“葛氏!本少爷把话放在这了,要是你家刘二郎不满意,明儿我就将你送进百花苑!”徐盛哼了一声,不管梨花带雨的美妇,带着护卫离开。
李逸收回目光,让墨弃付钱的同时问了一句:“我发现你们闽州城里,似乎都会讲长安官话,这是为何?”
小二收了银子,恭声道:“这都是前刺史徐大人的要求,他上任时,要求城内百姓聚集在一起学的,说是外商来了好做买卖。”
墨弃轻哼一声:“你们闽州城不允许商人带货进城,还有外商愿意来?”
小二陪笑道:“当然有,还不少,几位客官初来乍到,多待几日便能知晓。”
李逸好奇的看了小二一眼,当先下楼而去,到一家大客栈开了房间,留下老张看行李,自己带着墨弃去街上逛逛。
城里的商铺很有规划,每过两条巷子就有一间杂货铺,这是李逸最早开百货铺的想法,只不过长安城的特殊,才没有完成。
走过几家,李逸都只是看了就走,发现肥皂香皂搓衣板一应俱全,直到看见一家挂着徐家杂货的双门大铺,李逸才走进去一件件翻看。
伙计见李逸挑的仔细,走过来问道:“你需要些什么物件?”
李逸捻起一张竹纸,随口反问:“这纸怎么卖?”
“一两银子五十张!”
李逸点点头,这是长安学习造纸术,定下的公价,至少徐家没有因为偏远而抬价。
李逸又要问香皂时,一名文士走了进来,熟络的对伙计说到:“拿七十张竹纸,再来一块肥皂。”
说完掏出一两银子,又在荷包里数铜钱,台后的掌柜忽然喊了声:“张先生,一两银子够了,肥皂就当赠品。”
伙计连忙将银子送到钱柜,跑回货架数了七十张竹纸和一块肥皂,递给那个张先生,一番谢谢不客气的语言艺术,把李逸看愣了。
竹纸的利润,他比谁都清楚,一两银子五十张,他给工匠待遇提高些,还是有两到三成利的,七十张,接近极限价了。
“掌柜的,刚才我们问伙计,为何是一两银子五十张,这人来了就有七十呢?”墨弃不服气的质问掌柜。
掌柜一脸的古井不波,缓缓说道:“闽州城的杂货铺有数十家,城里的人都会在最近的铺里买纸,二位从未见过,是外商吧!”
墨弃轻哼一声,“是又如何!”
“呵呵,客官不必在意,城内读书人买纸是一两七十张,外来人买纸都是公价,这是闽州城刚卖竹纸时,就定下的规矩!”
李逸拍了拍墨弃,抢先微笑道:“一两七十张,似乎违反了朝廷定公价的规矩,掌柜可否详细说说?”
掌柜见李逸温文儒雅,也是笑着说道:“城内卖七十,算是内耗,是为了闽州城的学子读书练字,而卖给外人的价格,才是买卖,并未破坏规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