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付之一炬(2/3)
这种似问非问的话,众人自是明白李济的意思,赶忙又是认罪,又是向皇上求情。
“我文朝开国十六载,尔等都是为官近十年的人,却在暗中如此不将百姓当人,口口声声为国为民,是为了民脂民膏吗?”
李济话里带着重重的威严和怒火,一帮人唯唯诺诺不敢狡辩。
“皇上息怒,国之初立,人才难得,众人手中的案卷多是家眷所为,不如再给一次机会,让众人尽心报国,将功赎罪!”
文侨不亢不卑的朗声说道,他已大致明白了李济的意图,自然要为挥了木棒的皇上递过一根胡萝卜。
众官也立刻借势搭台,纷纷表述自己的忠肝义胆,只求皇上给次机会。
这台阶搭的差不多了,李济怒哼一声说道:“念尔等这些年在职务上尽责,此次责罚就暂押吧,将卷宗都放到台下来。”
此刻张明叩首说道:“皇上,臣那犬子当如何处置?还望开恩。”
李济招了招手,让德公公将准备好的今天报纸发下去,嘴中说道:“张明,这次科考后,你本可接替郑晓的礼部右侍郎之位,但家教亦是礼,你显然是做不了这个职务了。”
顿了顿,李济语气重了一分,“看这期报纸上的民意,你那恶子已有三条人命,朕如何饶的了他,不过你还是做个中散大夫吧。”
李济的意思很明确,五品官还是给你,不能只罚你一个罚太狠,但那儿子就算了,要么保官,要么啥都没。
张明颓然谢过圣恩,李济虽没说如何处置,但儿子九成不保了。
德公公这时在一旁拿来一盏油灯,李济接过后,缓步走到台阶下,看着众官说道:“报纸上,李逸提的要求过分吗?”
李济手一伸,油灯悬在一堆案卷上,众官大致明白了皇上的意思,李逸无官无职,不能判案的实话,这时怎么也不敢说出来。
武克明兼的是刑部尚书,此时大声道:“证据确凿,审查明确,如今长安城为此事早已民怨四起,李逸的诉求理所当然!”他没问谁来判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