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暴政之举,要不得!(3/4)
“是以,待到大宁卫彻底修缮完毕,恢复太祖高皇帝时期的兵员建制,能够彻底扼住整个辽东地区以后,再重启东胜卫的修缮事宜。”
“不过现在不重启,不代表朕不够重视河套地区。该有的巡视护边,万万不可缺失。”
“三位爱卿,你们意下如何?”
最初的东胜卫,正好就处在黄河“几”字的右上角拐弯处。掌控此地,便算扼住了河套平原。
可惜的是,由于忌恨晋王整天瞎逼逼,永乐大帝对此地的二卫四守御这几处军镇,实施了裁撤内迁的政策。
自此以后,最初的东胜卫,也算是半废弃的状态。
当然了,纵使此地已废,永乐年间的朝廷,也并未放弃对此地的巡逻及经营,也没有削弱大明朝对于河套地区的控制。那些寇虏,也不敢随意往来于河套地区。
到了仁宣二帝在位的那十来年嘛,因为他二人不勤不务远略的缘故,也因为「彼不为寇而加以兵,不仁!」这种人道主义思想的因素,游荡于此地放牧就食的寇虏,变得是越来越多。
不过即便是这样,正统二年期间,河套地区的黄河北岸至沙净州的广大区域,依然还处在明军的巡逻范围之内。
到了正统三年,石亨欲借助亦集乃之战的军威再置东胜卫,并于官山口哨处设置明蒙界碑,便于搜查间谍。
可惜了,设置界碑一事,被三杨阁老给驳回了。
当初代为辅政的孙太后,一心求稳的她,也没有那么大的魄力,只得以“哨备谨严,何用界碑”的理由来调和朝堂上的文武矛盾。
再往后,河套地区的动态,变得就有点微妙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