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高治羊(1/2)
河边垂柳倒映着秀美,荷塘中碧绿荷叶招展,雨后晶莹的水珠在荷叶上滚动,荷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飞累的蜻蜓歇息尖尖荷花上,好一派南国风情!
在磁窑镇中的院落中,士子高治羊正在整理牛车。
牛车是元越常用的交通工具,不像北人喜欢虚名,元越商人更务实。
在北方,粗大笨重的牛车被认为是卑贱者乘坐的,北方的gāo • guān士子喜好高大华美的马车,皇室诸侯乘坐王青盖车,金钲车,用驷马牵引,车盖用料、车饰图案、车架质地,无所不用其极,价值万金,端的是豪华无比。
北方诸国,官府有令,贾人不得乘马车,元越没有此类限制,但元越商人乘马车进入皇领,还要换上牛车,很是麻烦,索性就乘坐牛车前去。
高治羊四十多岁,胡须有点灰白,脸上布满了细密皱纹,经过岁月飘泊,相貌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穿着粗布麻衣,脚蹬蒲履,很是朴素宁静。
南方初夏的阳光照射大地,天气炎热,高治羊脸上挂着细密汗珠。
高治羊正往牛车上搬运成摞的书籍,其他人看着高治羊汗流浃背,要上前帮忙,却被高治羊制止,“这些书籍,还是我来放置吧!阅读起来也方便。”
昭映乘哈哈打趣道:“现在才知高先生大才,先生之志本属万里苍穹,却让先生这几年教我家两个孩儿,也是有眼无珠,把先生当做了家中燕雀。让先生做个账房,真是让先生屈才了,明珠蒙尘,才不得展,真是惭愧啊!”
高治羊用袖子擦擦汗水,微微一笑,“东翁,莫要笑我了,哪里谈得上什么宏图大志,不过是打算游历四方罢了,人活一生,总要看看世界的样子吧!”
前来相送的屈存斋遗憾言道:“高先生还是不肯用我们相赠的马车啊!”
高治羊收拾完后跳下车,指着大牛车,随和言道:“在磁窑镇,到处都是拉瓷器的牛车,便宜!元越多山路,牛车有劲,不管多大高坡,都如履平地。虽然走得慢,但车厢大,不颠簸,方便舒适,沿途慢慢欣赏景色,也是人生快事。”
屈存斋看着牛车上的堆了大半地方的书籍,说笑道:“高先生啊,看你这些书,怕有几百斤,是应该用大牛车,这要是马车,不是驷马都拉不动。”
“元越富庶,读书人多,这里印刷书籍比北方便宜很多,忍不住多买了些。”高治羊很是陶醉的看着满车书籍,“这大黄牛皮实,不怕南方多雨天气,不易生病,路上随时补充草料,更不用担心路上撂挑子,出门还是坐牛车好啊!”
高治羊没有言明的是,自己并没有名满天下,只是默默无闻之辈,所凭借的只能是腹中才华和人主赏识。乘坐马车的游仕比比皆是,一辆牛车也许更能吸引人主的目光,需要别人谋划的人主,会关注这位谋士自身的举动谋划。
学生褚羊士将行李搬上牛车,昭博太家人前来送行。
昭博太面带感激,朗声言道:“感谢高先生五年来的教导,此次一别,不知何时相见,祈求五神保佑先生平安如意,也希望先生大才得展,名震中天!”
高治羊笑道:“博太兄,庄生有言,天下毁之而不加沮,天下誉之而不加劝,人还是要做自个!去年秋闱不利,切不可失了锐气,太学王文成也曾经说过,落榜不可耻,以落榜为耻则耻,以博太兄之大才,只要略加变通,等能金榜题名。”见到昭博太要反驳,高治羊却抖了过去,悄声言道:“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博太兄,心中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啊!若能高中榜首,何愁不能一展胸襟,若是不能高中,心有锦绣,又能如何?”
见到昭博太沉默,高治羊笑道:“下次若以杨朱之学作答,定能高中!”
众人叮嘱跟随高治羊游学的褚羊士,让他照顾先生,要多问多学。
高治羊含泪道:“高某感谢诸位的救命之恩和收留之情,我本该留此报答诸位的,可我还有些愿望要去实现,他日等我心愿得逞,定会前来和诸位相见。”
屈知节对侍女戎韬玉道:“以后跟随先生,要尽心伺候,把先生当做自己的父亲那样去侍奉。”可是转头想了想,笑道:“还是当做大哥吧!”
屈存斋上前言道:“先生只管去吧!我等救了先生,也是为我子孙积福,并没有求先生报答,何况先生也为我们做了许多,我知道先生心怀大志,与时际会,神明造化,才能方的施展,希望先生能扶摇直上。”
见到收拾完毕,屈存斋对赶车的褚羊士言道:“羊士,此去跟着先生,要多听、多观、多问,多学,若能学的先生点滴,也让你这辈子受用不尽的。”
褚羊士点头道:“知道了,姨丈。”说着,褚羊士看了看日头,亟不可待的对着众人言道:“该走了,你们就等着我衣锦还乡吧!”
众人知道该是离开的时候了,对高治羊言别,“先生一路珍重。”
一马一车,迎着红色的朝阳,向着东方而去……
高治羊一行共有四人,除了高治羊三人,还有叫辛叔伦的小伙子。
辛叔伦是浮梁县人,和博太交好,有事要去常扬,所以结伴而行。
手捧东元先祖姜不其所撰写的《姜子十四篇》,高治羊掩卷沉思。
做为东国创立者,姜不其不但是著名的统军将领,也是最为杰出的纵横家,正是在他的筹划下,邕方才和夷方成为盟友,为将来邕方争夺天下奠定基础。
中土策士公认姜不其是第一位纵横家。在历史长河中,各国都涌现出了极为杰出的纵横策士。六百年前,皇领姚孙皓和吴启圣一文一武,联合云中,将东国扩张空间挤压殆尽;随后,东国晏良士,联合夷方,帮助国王师上王抵抗皇领的攻势。当时的晏良士和姚孙皓可谓是日月交辉,光耀中天。
关于他们之间的交锋,被史家大量记载,纵横之学从他们开始,真正成为显学。虽然皇领和东国的纵横策士是最耀眼的,但元越涌现的却是最多的。
这是元越周边环境和发展战略所决定的,元越属于关门发展的国家,不喜欢插手北方纷争,也不想从北方攫取利益,元越的眼光向来投向南方大越林。
在数百年历史中,从最初的子文诩联合王领,对付东国公子师道膺。经历了邦知至、奇冲和、施中仪、索危象、箕虚白等人,不过在权治羊看来,元越策士格局太小,所谋者不过是一隅,和北方策士着眼天下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当高治羊沉浸在思索之中,听到车外骑马的辛叔伦的声音:“高先生,还在看书那?外面好像下雨了,我可否进去避避雨?”
“快进来吧!”高治羊抬起了车棚帘子。这一路之上,辛叔伦这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时刻照应大家,让旅途颇为顺利,所以大家对他印象很好。
辛叔伦冒着小雨,给黄牛和马匹披上蓑衣,麻利的钻进车厢。
车厢甚为宽大,四个人在里面倒也不显得拥挤。
“高先生,来,这雨天饮酒,倒也不错。”辛叔伦将随身佩剑接了下来,从马上解下了大酒囊,韬玉见此,取出了三个酒杯,挨个斟满。
辛叔伦任侠好义,崇尚规门除暴、爱人主张,他这次出门,就是前去规门拜山。对于规门,各国都是排斥的,有些将其视作洪水猛兽,欲除之而后快。
规门是游离在权力之外,而且是非常庞大和强力的组织。他们和官方没有任何明面的交集,他们有自己的信仰和规则,为了实现目的和维护信仰,规门做事会不择手段,经常选择刺杀作为威慑手段,和大夏的山中团类似。
七国大族豪门和规门私下联系,很多的暗杀和zhèng • biàn都有规门身影闪烁其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