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中辅(2/3)
众人听到东元,就联想到了结交东元的姜云天,心里咯噔一下。
皇帝脸上挂霜,脸色阴沉,冷哼一声,公协赶紧转移话题,“此事也无不可,容后慢慢商议。只是两国趋好的关系有些恶化,东元使者前来,提起贝丘和元镇交换事宜,原有的盟约可否执行,还顺便提及姜云天,问可否宽宥。”
公子胜提议,“元镇是契入东元的钉子,最重要的遏制据点,拥有元镇,就控制了元水下游,随时切断东元和河间的联系,水师攻击青郡和纪郡的依托;陆上出兵可威慑泰威和三光两郡;和宿关前后呼应,对泰威大营形成钳制;加上同盟常扬对老水的威胁,通过元镇、宿关和八荒堡三点,大半东元都在威慑之下,这个地方绝对丢不得,必须牢牢控制住。有备无患啊,圣上,该将元镇加大加高。”
看皇帝听的认真,公子胜自信道:“只要元镇在我们手中,就能牢牢控制住广野泽,十年八年来肃清广野泽,恢复濮卫。这样邢襄就处在威慑下,邢襄势单力薄,只能归顺,连通广野泽和邢襄,大陆泽中的阳武和中定也会尽入我囊。”
皇帝越听越兴奋,禁不住感叹道:“大手笔,大计策,这才是大国气象!中帅果是志度恢弘,为朕指明道路,朕苦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中帅只言片语便能点的透彻,可真是朕的吴启圣啊!六百多年前的先祖成太己时,名将吴启圣统帅三万武卒,七万之众,横扫天下,统兵将东元和九黎部落从皇领北部驱逐出去,让皇领得以绝对力量称雄中天,吴启圣是东元人,梁相是常扬人,都是皇领的中流砥柱啊!”皇帝看着舆图上茫茫大野泽,依然沉浸在宏大的畅想中,“如果按照中帅所说,只要在给朕二十年,皇领一统中天,指日可期。”
看到皇帝过度兴奋的目光,其他中辅不敢扫了兴致,让刚刚生出的梦想破灭,只能硬着头皮附和道:“圣上春秋鼎盛,有生之年,定可一统中土。”
梁相很是担忧的言道:“圣上,能否保住元镇,尚难预料啊!”
皇帝没想到梁相会抛出这番言论,有点意兴萧索,“这是何意?”
看到皇帝咄咄逼人的目光,梁兴奴硬着头皮,“天下人都明了元镇的重要性,东元岂能不知,定会拼死遏制我们打通广野泽,疯狂的抢夺元镇。”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梁相指着舆图上的元镇,“东元只要将护卫元镇的水系改道,便可从打通陆路,兵员物资畅通无阻,源源而来;我们本可顺江而下进攻,可我们的戊辰水师不如东元甲辰水师强盛,无法控制水路,也就无法支持长期作战,东元不许进攻,只需用最笨的办法,封锁、围困、虚弱、灭亡便可。”
皇帝看出利弊得失,失望的看着众人,心中有点沮丧。
公子胜宽慰道,“圣上,守土有责,臣不会让元镇丢失的,元镇修建快二十年了,不断的扩建,营造的墙高城坚,臣会尽快充实屯粮,东元想围死我们,就累死他们,兵书有云,五则攻之,十则围之,东元想围死我们,必要付出十倍代价,元镇五万人马,东元要用五十万来围攻,臣就看看,东元能支撑多少年。”
皇帝冷静言道:“只要切断粮道便可,没有粮草就容易对付了,三日没粮,就能哗变了,想把粮食运抵元镇,可是要困难的多,损耗恐怕是无法承受的。”
“去年圣上还和东元王、河间公商议对大泽入海口进行疏导,开垦土地按地域分开,这本来是很好的办法,三国都能从中得利,算起来,我们皇领是得利最大的,我们最方便控制,可惜了!”吴茂荣说着,叹息一声。
众人都听明白吴茂荣话中的深意,随着姜云天被抓捕,东元和皇领的关系骤然紧张起来,东元和皇领交恶,河间也跟随东元,此事就再也无人提及了。
皇帝冷冷的盯着吴茂荣,语气不善的言道:“吴相,难道你说朕处置姜云天不对?你是不是怪朕抓捕了姜云天,让三家的计划终止了?”
吴茂荣迎着皇帝的目光,无畏的言道:“姜相自幼和圣上交好,冒着族诛大难,参与东林门兵变,被圣上委以重任,尽心治国,机鉴明远,臣下认为,姜相有从龙之功,圣上待姜家也恩重如山,姜相绝不会有谋逆之心。”
中辅都低头不语,暗暗担忧。皇帝性情越来越多变,很多姜家官员被抓捕入狱,在这半年以来,很多朝中位置被姚家所得,姚家势力越来越大。
蔺钦良几次旁击侧敲的说过此事,皇帝大发雷霆,说他们结党营私。对蔺钦良更不客气,“朕觉得你为良臣,赐名钦良,现在看,不配有这个名字!”蔺钦良差点气昏过去,吵吵闹闹要致仕,后来公协从中调解,才算是过去。
看到皇帝阴晴不定的表情,梁兴奴担心事态激化,赶紧转移议题,“圣上,距离元节愈来愈近了,再过十八天就要冬至祭天了,很多仪程还没有敲定。”
公协赶紧附和,“往年都由姜云天主持,今日咱们君臣共同商议。”
见到公协出面,皇帝压下了心中的怒火,幸亏梁相还记得大概,众位大臣你一言,我一语的补充,不知不觉中,过去了一个时辰,才算是敲定了方案。
冬日天短,天色暗了下来,商议完毕后,众人散去,相继离开皇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