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弹劾的艺术(2/2)
而陆游这一次当然也没有受到什么苛责,毕竟这个时候宋孝宗虽然觉得他有点天真,也不是那能用的人,但好歹吧。
他也是有一颗好心的。
所以他的仕途还在继续,然后紧跟着,就到了他治理地方的时候了。
这个时候他已经过去了足足九年的时间,按理来说,他应该是学会了一些东西。
但是很不幸,根据这一次的事情来看,他好像完全没有进步。
在看到了这地方上的问题之后,二话不说就直接上书朝廷,然后将皇帝的两个宠臣给弄了。
这一次和权贵勋贵那一次,可谓是照抄啊。
而这一次这得罪的人却是更狠了,除了当事人之外,那是连皇帝的脸面都没给留下。
至于得利....没有人得利。
就连做了这件事情的陆游自己,那也是感觉到了心情一阵舒畅!
仅此而已。
就是因为这个,他闹腾了两回之后,他算是彻底的上了皇帝的黑名单。
这是因为最后皇帝感觉到没面子?
说白了并不是,而是因为陆游就是标准的,我可以肯定你的态度,但是我真不能肯定你的这种行为。
你说你是为了这天下么?
如果说他陆游单纯的是沽名钓誉,那就真的是胡闹了,但是有一个好态度就能够帮助这个朝廷帮助天下人?
并不是,因为帮助这个天下不能仅仅是靠嘴巴去说。
而是要真的去做。
做不是为了和那些人同流合污,而是为了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之前,每一步都分外的艰难。
这才是真正要走的路。
而陆游....他的爱国情怀值得我们所有人肯定,但是他的性格和能力,也的确成为了我们所有人都要警戒的存在。
因为他这一生的悲剧,和这些,可谓是息息相关。
和陆游完全不同的就是包拯了,同样他也是自己经常喷,但是他却是一路畅通,算不上扶摇直上却也是无波无澜的。
这种行为和这种结果,说明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他非常的尊重游戏规则。
陆游是一个不顾及规则,二话不说生往前冲,为了喷而喷的人。
那么包拯就是将一切都控制在了规则之内,借助规则帮助自己达成自己的愿望。
包拯并不是一个什么断案如神的开封府尹,他早期干地方,中期管财政,最后到了晚期他终于进入了监察部门。
开始了他的巅峰生涯。
他虽然和小说评书里面的东西完全不同,没有干过一天的开封府尹。
但是他绝对算是一个北宋高级文官里面的异类了。
还得是异类之中的异类。
一共是二十六年的官宦生涯,得罪人那叫一个完全数不清了,但却是一路风平浪静,几乎没有任何的风浪。
当然,他也不是说我安全没有出过问题,真要是较真的话,他也是被贬斥过一次的。
但这一次贬斥,也不过就是半年的时间罢了。
剩下的二十五年时间里面,可以算得上是一路顺风了。
在北宋那么一个环境里,是真的不容易了。
生前一帆风顺,死后更是直接封神了,就这个哪怕是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甚至是韩琦恐怕都不好说能够和他比的。
首先要注意的是,在历史上的开封府尹不仅仅是管理开封府的一个官吏,他还有另外一层潜含义的。
尤其是在北宋初年,这个开封府尹是有专门的人来担当的。
比如...储君!
当年赵大的老大,后周世宗皇帝柴荣就是开封府尹,然后他当皇帝了。
赵大的老二,也就是大宋太宗赵光义,这登机之前也是开封府尹。
这些当然都不是什么正常走上去的。
但也就是因为如此,这个位置慢慢的变了味道。
宋真宗赵恒,就是在储君的时候干了开封府尹。
并且成为了一个让人们轻易不敢去触碰的位置。
可你比如宋仁宗,他这个储君就很不稳当,那么没有储君的时候,这个开封府怎么办呢?
哎,这个时候就看出包拯来了。
权知开封府!
相当于代理开封府,但是说他是开封府尹,别说他自称,别人说他都赶紧骂回去。
这是真真儿的找不痛快呢。
二十八岁的进士及第,包拯并没有立刻开始自己的仕途生涯,因为他的运气不太好。
他父母先后去世,这直接让他连上了,足足的十年时间,他都在赡养父母,灵前守孝。
看看大宋的待遇,旷工十年还有工资,回去还有岗位,这也真不容易了。
三十八岁的时候,包拯终于开始全身心的投入到了这仕途之中,然后从二十八岁直接干到了自己六十三岁去世。
这里面从1037年到1042年,他先后担任了天长知县和端州知府。
这个时候,他已经赶到了四十三岁,这六年的时间里面,他足足四年都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小县令罢了。
然后干了两年的监察御史,做到了四十五岁。
在这个时候,他的仕途生涯终于进入了黄巾阶段,四十五岁之后,正是一个官员开始大展宏图的时候。
而包拯,自然也不例外。
之后以一年一变的速度先后成为了户部判官,京东路转运使,陕西转运使,河北路转运使,司户部副使。
然后又是两年的知谏院。
然后在1052年从新进入了地方,瀛洲知州,扬州知州,泸州知州,池州知州,最后是两年的权知开封府。
从1058年连续三年的御史中丞,最后两年做到了了枢密副使,给事中。
三十八岁的县令,六十三岁的副相。
其职位除了比较重要的知谏院,御史中丞以及枢密副使之外,那基本上是一年一变。
而且这个变化,还不是简简单单的调动。
基本上也算得上是平步青云了。
先后担任了十二年的父母官,然后干了九年的言官,也就是监察之官,最后干了五年的财政方向了。
而这里面虽然财政方面的工作他只干了五年,但是这五年的时间可是他最重要的财富。
在他仕途的黄金阶段,也就是他四十六岁开始,到他五十岁,这五年的时间他在大宋的地方上不断的解除钱粮之事。
也让他真正明白了这大宋的钱粮都去了哪里,都是怎么被人贪污带走,最后将上面的人糊弄的和傻子一样的。
当然,也有可能只有最上面的那个是傻子....
这五年的时间,可以说是一个基础,为他日后敢监察御史和监察言官提供了充实的基础。
而也就是这五年的时间,让包拯彻底的成为了一个明白这世间到底是怎么回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