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替天行道(1/1)
第117章天道不公
10月16日,下午,大明皇家百信济南农厂客家围楼会客厅。
第五十九代衍圣公,孔彦缙,字朝绅。明成祖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袭封。带着管家孔彦绅一干人等登门拜访。
孟歆、范之理、计之然、刘玉盈、百灵在会客室接待了孔彦缙、孔彦绅等。
双方在沙发上落座,酒店服务员砌上了西湖龙井。
越过茶几上一株木本西红柿矮树,孟歆大量孔彦缙--白白净净,面白无须,三十来岁,温文尔雅,又想着曲阜孔家最近这几代衍圣公:
第五十四代,孔思诚于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袭封衍圣公,因支庶袭封,为族人不服,因而被解除爵位。元仁宗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改由孔若愚的后代孔思晦袭封。
孟歆有一些不耻孔思诚的丧失民族气节--归顺了元朝。但是,民族被人打翻在地,生灵涂炭,大难临头,泥沙俱下。也罢!
第五十五代,孔克坚,字璟夫,元顺帝至元六年(公元1340年)袭封衍圣公,阶嘉议大夫。授通奉大夫,官至礼部尚书、国子祭酒,均未赴就。
这才是中国人的骨气和担当。
到了大明,洪武帝朱元璋诏见孔克坚时,孔克坚居然假托有病未去,后朱元璋亲笔谕孔克坚,接诏后兼程(TMD兼程是好处--利益催的吧?)进见。洪武元年十二月,钦颁圣旨,孔氏子孙皆免差役,同年赐给孔府两千大顷田地。
2000顷乘以100亩,足足的20万亩,加上原来曲阜孔家的5000多顷,孔家霸占的耕地足足有80多万亩。真让人恨得咬牙切齿。
第五十六代,孔希学,字士行。好读书,善写隶书,文词尔雅,谈笑挥洒,灿然成章。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袭封衍圣公。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令衍圣公班列文臣之首。从洪武初年开始,衍圣公不兼地方官,专主孔子祀事。享年47岁。
第五十七代,孔讷,字言伯。诗书都有较高造诣,为人宽厚。明太祖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袭封衍圣公。享年43岁。
第五十八代,孔公鑑,明惠帝建文三年袭封衍圣公。享年23岁。
这三代确实是没有做出多少出格的事,但是,还不是因为洪武帝朱元璋在全国大肆清查人口、土地编订黄册、鱼鳞册。
明成祖永乐皇帝在有了十一年,又一次清查土地、人口,修订黄册、鱼鳞册。
就是这样的严格管理土地的情况下,从孔公鑑到孔彦缙,孔家的耕地有悄悄地增加了十几顷,不声不响居然达到了100多万亩。
这就是--从洪武初年开始,不兼地方官,专主孔子祀事的衍圣公。GRD曲阜孔家--孟歆忿忿不平--天道不公,损不足以奉有余。
孔彦缙端起明青花的茶盅,优雅地小小地抿了一口。
孔彦绅连忙作揖,开口说道:“孟教官、范总、计总、百助理、刘经理,有劳各位了。衍圣公有意与各位合作--自耕农能够给你们的条件,孔府都可以给。”
孟歆想到:这个GRD,把我们查了个底掉,还知道百灵是我的助理--这里面文章可大了去,不是有内鬼吧?
计之然问道:“原则上,合作可以,我们欢迎。你们的条件,合作范围?”
孔彦绅说道:“收成的五成,济南农厂播种。先在济南府地界。”
孟歆心想:TMD,看来大明朝廷要在济南府实施“摊丁入亩”的风声传到了曲阜孔家,怪不得五十九代衍圣公都屈尊降贵,屁颠屁颠地找上门来了。
计之然看了看范之理、孟歆,两个人面无表情,说道:“年租300斤麦子,孔家全部耕地。”态度强硬至极。
孔彦绅看着孔彦缙,孔彦缙说道:“我们以全部120万亩耕地入股济南农厂,占股八成。”
孟歆心里这个乐啊!谁给他们的底气?我这可是大明皇家百信济南农厂。
孟歆索性闭上了眼睛--眼不见心不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