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关于今年的海贸(2/3)
我大明从洪武皇帝起,就开始发行宝钞,经过户部的统计,宝钞发行的数量超过了40000亿文,估计在外留存的宝钞也有30000亿文。
现在大明宝钞千贯不值二、三钱,虽然朕登基之后已经下令停止印发宝钞,但是只要社会上还存在着那些宝钞,朝廷的信用就始终无法建立起来。
所以朕打算,让中央银行、山西银行和这家邮政银行联手,以以1万文宝钞兑换2文的比例,回收所有的大明宝钞,并每千文折合一两。
兑换至明年4月底后,便作废所有的大明宝钞,今后只实行银、铜、纸币三种货币。”
汪逢元心算了下,这相当于要花费60-80万两白银。虽然用这么一笔巨资去兑换那些废纸,让他觉得很可惜。不过既然皇帝愿意付钱,他自然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事实上就汪逢元看来,用这点钱能够挽回朝廷信用的话,那还真是非常值得的。
汪逢元很快就向崇祯附和道:“陛下仁厚,不欲百姓受到亏欠,臣愿为陛下效绵薄之力。如果山西银行同邮政银行有困难,中央银行愿意负担所有宝钞的回收任务。”
朱由检看了看他,温和的说道:“朕到不相信,他们会如此的不识时务。好了,你跟朕说说,这个金银汇兑计划,你已经准备的怎么样了?”
汪逢元立刻放下了对邮政银行的一些想法,转而为皇帝介绍起了自己的计划。
抛却了许多专门的术语,崇祯大致听懂了这个计划,虽然他见过更为先进的经济活动,但是对于这种活动背后的计划细节,他也一样只是一知半解。
仔细回想了下,整个计划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失误,朱由检便点了点头说道:“汪行长久历商海,这个计划自然是不错的,不过你想要借用盐商资本收购黄金,你确定那些盐商真的会把银子借给你吗?他们能给你多久的时间?”
汪逢元谨慎的回道:“虽说臣讲的是向盐商借钱,但是臣并没打算就只找盐商借钱。江南之地,百行百业,有钱的商人比比皆是。
只不过,盐商的地位最为低下,而财富囤积的数量也最多,因此更容易借出钱来而已。
臣已经同交好的各处商会达成了约定,以年息10%的条件,获得了2800万两资金一年的使用权。
而从半个月之前,臣就已经安排各处网点收兑黄金了,到现在为止已经兑换了120万两黄金。不过现在市场上黄金的比价不断高涨,京城已经达到了1:8,而南京是1:9,至于广州则是1:10。”
朱由检摆了摆手说道:“细节就不必说了,告诉朕,你想要朕做什么?”
汪逢元迟疑了下才说道:“陛下上次说的,颁发一份禁止黄金出境的法令,臣以为,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
不过这样一来,天下人便都知道这件事了。臣恐怕民间拥有黄金者会开始惜售,银行将无法收购到决定性的黄金储量,这恐怕就会影响到,后面铸造金币纳入货币体系的工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