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新铁路计划(2/4)
不管崇祯认不认可,这个时代的话语权始终都掌握在地方缙绅的手中,即便是大明时报和地方缙绅说的都是同样一件事,那些地方民众也更愿意相信地方缙绅对这件事的解读。
比如,崇祯一直在喊要根治海河,报纸上刊登了,地方县衙也传达了。但是北直隶的民众并没有为此感到欣喜,反而十分担忧,这是朝廷试图增加税赋徭役的手段。
而当冯铨出面号召地方士绅支持朝廷整治海河的决定后,北直隶的民众们这才放下了担心,开始热情的配合到地方上勘察地理的治理海河勘察队。
听完了冯铨对于大明时报工作的汇报,朱由检也不得不对冯铨大加赞赏,不过他还是对着冯铨再次重申道:“冯学士的工作做的非常好,不过朕还是要提醒你一句,关于白话文和拼音字母的推广,一定不能松懈。”
冯铨立刻躬身说道:“臣一定会继续推进,柳主笔在这方面留下来的工作的。”
朱由检这才觉得有些满意,他继续询问道:“那么你组织河北士绅参观铁路的活动,可有什么收获吗?”
冯铨迟疑了下便小心翼翼的回答道:“臣召集了京畿附近的士绅去参观了兵工厂内的铁路,大家都觉得这个叫做铁路的运输方式大有意趣。
不过他们对于投资门头沟到京城的京西铁路并不感兴趣,这些士绅托臣向陛下说明,如果朝廷愿意投资北京到涿州的铁路,那么他们愿意献出建设铁路的用地,并承担一半的建设费用。”
“这群只顾着自家一亩三分地的土鳖。”朱由检心中暗暗吐槽道,他不用想也知道,冯铨召集的士绅,大部分应该是涿州附近的人士。
朱由检询问了几句,大约清楚了,涿州到京城的距离,大约是门头沟到京城距离的一倍。
看着皇帝并没有表露出什么不满神情,反而陷入了思考中,冯铨终于松了一口气。
事实上士绅们虽然觉得铁路的运行方式很让人新奇,但是对于在两根铁条上长时间运行载货马车,他们总觉得这种运输方式不怎么安全。
特别是通过收取铁路的运费,用来偿还投资铁路的本金。这种方式看起来不错,但是他们对于铁路每天的货运量能不能达到计划书上夸口的数量,同样不怎么相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