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挽明 > 第221章科举的变化

第221章科举的变化(1/4)

目录

来日朝会上,崇祯绝口不提兵部武库弊案,让朝会上的大小官员们都松了口气。

黄立极提出的增加中央档案馆的提议,也因为大多数官员明智的保持沉默,而顺利的通过了。

工部尚书吴淳夫、太常寺少卿杨镐在朝会上汇报道,辽东将士慰灵碑已经修建完成,现在需要皇帝确定公祭的时间。

“就放在3天后吧,令京营各营选派军士参加公祭,在京各勋贵的禁止令也在那天解除了吧。翰林院这几日替朕写一篇祭文上来吧。”朱由检简单的吩咐道。

接着他主动说道:“明年就是朕登基以来第一次开科取士,科举乃国家抡才大典,不可不重视。朕觉得会试时间还是早点决定为好,就定在3月15日,诸卿觉得如何?”

大多数官员对崇祯决定的会试时间并不在意,只有一位礼部官员认为,应当让钦天监选择一个良辰吉日,不过显然大家都无视了这位官员的说法。

确定了明年恩科的时间之后,朱由检接着说道:“朕这些天查阅了,我皇明开国以来科举制度的一些资料,从太祖朝南北榜案之后,首开南北取士之先例。

到仁宗朝的时候,大学士杨士奇提出按地区录取进士的办法,最后设立分地区取进士的南北卷制度。南卷取十分之六,北卷取十分之四。

宣德年间,又从南北卷中分出中卷,规定南卷取五十五名,北卷取三十五名,中卷取十名。

朕觉得这个按地区录取进士名额的方式不错,但还是分的太过粗略了一些。

而且大明现在每一科取士定额为300人,虽然有时会有所调整,但也是在300-400人以内。所以朕以为,各地取士应该再划分的细一些。”

作为负责科举考试的礼部尚书来宗道,第一个上前向崇祯询问道:“陛下这划分的更细一些,是什么意思呢?”

朱由检谨慎的说道:“按照惯例,南卷的范围是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五省,以及南直隶的应天、松江、苏州、常州、镇江、徽州、宁国、池州、太平、淮安、扬州和广德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